今年中秋国庆档热门影片《前任4:英年早婚》9月28日上映第一天便开始票房领跑,灯塔数据专业版显示,截至到9月30日零点,该片票房已经突破2亿。影片带有鲜活的现实感,让观众们有了话题的共鸣,回望了自己切实经历过的成长,重温了感情中的惆怅。导演田羽生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的创作方法就是用时间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凝成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影片中所有的细节,包括一些台词、情节,都是朋友和我的一些感受的结合,都是真的,没有假的。这也是我的一种‘笨拙’的创作方法。”
《前任4》瞄准“结婚冷静期”
《前任4:英年早婚》由“前任”系列导演田羽生执导,韩庚、郑恺、于文文、曾梦雪、罗米回归,更有刘雅瑟、张天爱、朱颜曼滋加盟。影片围绕孟云(韩庚 饰)与余飞(郑恺 饰)各自的生活展开全新的故事。孟云开始考虑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结婚”这个问题,却迟迟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林佳(于文文 饰)的归来,是否会让孟云打开心结,勇敢向前,余飞和丁点(曾梦雪 饰)自创“结婚冷静期”,可从恋爱到婚姻的转变并不容易,摩擦频出的他们将如何应对?
虽然《前任3》在2017年用超过19亿的票房,成为当年一大黑马之作,但是,《前任4》的创作却并不能“趁热打铁”、水到渠成,田羽生坦承自己被《前任3》掏空了灵感,一度并不知道《前任4》应该往哪里走,“正好我的人生发展变化了,我结婚了,所以,我反过头来想想自己在结婚前的这段时间,从单身到结婚前纠结、迷茫的过程挺有意思的,而且,韩庚和郑恺也都结婚了,于是我便想通过《前任4》来面对‘结婚的问题’。”
田羽生笑称自己的剧本必须通过真实的方式来酝酿,”都市爱情喜剧这个题材,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到观众的真实共鸣,虚假的东西,大家是不会接受的。“而“结婚冷静期”这个方向,也正好是田羽生朋友在经历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已经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判断自己到底要不要进入稳定的婚姻阶段,比如,有人采取同居,有人会把父母接在一起旅游等等。既然离婚有冷静期,那么结婚也是有冷静期的,爱情的新鲜感会消失,那么在此后的阶段,要靠什么维系和坚守情感呢?”
历经生活的“抱歉感”使得创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相对《前任3》,幽默与犀利不减,《前任4》更多了一份生活的哲理”田羽生笑说,这是生活中成长使然,让我们不自觉地有了改变,”以前的作品能够感受到生猛,也挺追求戏剧化的,镜头、音乐、台词、剪辑方式都很年轻,很有劲。而现在的作品则润滑了一下,因为我们都更加成熟了,我和韩庚、郑恺都经历了婚姻,那么,再回头看这个阶段,也是重新自省、思考了过往得与失,对于年轻时候的自己,有了更多了解,甚至有了更多遗憾。”
田羽生说《前任4》的故事里,有着一种“抱歉感”,“到了这个年纪,抱歉的东西变多了,慢慢累积出来的遗憾更多了,会后悔年轻时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比如,你突然会在某一天发现,我爸妈怎么老了?比如,我父亲以前特别爱给我做饭,我也特别喜欢吃爸爸做的饭,但现在,爸爸做完饭过后,要休息一会才上桌跟我们一起吃。你会发现这种细节,于是就想,我这几年在干嘛?怎么还老不想回家呢?就会有这种感受。包括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谁都不爱吃食堂,都要找兄弟们凑在一起去吃串儿、喝啤酒,而现在天天在外面吃饭,就会怀念以前的大学时代,很后悔那四年没有珍惜大学的时光。这种感觉可能都是‘抱歉’,它不光是爱情,爱情只是一个切口,所以,这种抱歉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多了,影像风格上、气质上就变了。“
《前任5》目前并没有明确计划
在密集的笑点之余,影片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轻风一样,并不激烈,但却让人能够沉浸其中,就像是影片中孟云与林佳之间的一段分手的旁白,让观众被深深打动,沉重之间又有一种释然,田羽生说:”它就是一种感受,来自于更深层的生命。当你无法阻挡的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只能淡淡地接受。就像我有个朋友生病了很久,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先于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当他真的去世的一刹那,我们心里面的反应反而是平静的,我之前以为要呼天抢地的,但没想到,就是这么平静。”
影片中,孟云和林佳最终也没能圆满,但是,也并没有一个定论和终结,田羽生说:”我不愿意给角色设定一个结果,《前任4》这种强共情的片子,会让观众有代入感,每个观众代入角色后,会有自己的选择,所以,我更希望大家拥有不同的想法。“
从2013年到2023年,“前任”系列一步步成为了深受喜爱的爱情喜剧品牌,这背后,离不开所有主创的付出与观众的支持。在这段旅程中,“前任”系列与观众建立了割舍不断的羁绊,一路走来,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收获。正如田羽生所说:“一部作品能够伴随大家十年,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
然而对于《前任4》后是否有《前任5》相续,田羽生表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我现在也说不准,我每次创作都会被掏空一次,然后接下来就再积累,我也不知道积累到什么时候,能够有新的灵感。但是,我总是喜欢跟朋友聚会时搜集各种故事,听到有意思的,就存在脑子里,然后,等用的时候蹦出来,也许有的句子记不太清了,但是,那个故事,我会记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