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歪克思
刀郎在这几年的转型、音乐拓展和纵深努力,能够被直观地感受到。近期被大家热议的《罗刹海市》中的讽刺主题和手法,并非刀郎在创作上突然改变,而是在上一张鲜有人关注的专辑《弹词画本》中的一首《画船记》就已经预演过的。因此,《山歌寥哉》显然是《弹词画本》的续篇。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创作者的初衷,未必是把这首歌和具体的人捆绑。更何况对于成熟的创作者来说,他不是在创作一首歌,而是一类歌。这类歌的成功不在于给作者自己的爽快,而是让每个听众都可以通过歌曲,对应倾吐到自己所指的对象,达到更大的共鸣和更广泛的传播。
再说回其音乐的内涵和背后艺术土壤的宽广:除了歌词里明确提到的宁波、杭城之类地名,还有不明写的四方水土,《颠倒歌》明显来自《拔根芦柴花》代表的扬州民歌,刀郎在《山歌寥哉》的另一首热歌《花妖》里,灵活化用了一支江南古老民谣“吴歌”的曲调《月儿弯弯照九州》。
如果把《花妖》里“君住在钱塘东”的四句和《月儿弯弯照九州》的谱子进行比对,会发现其旋律初听来不同,但走势、风格甚至和声,却像西洋作曲法的严谨复调一样,和原曲丝丝入扣、节节对上。可见,聚光灯下的瞩目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了长久的练习、蓄积和准备。
而这段“吴歌”,有着久远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的记录: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这段曲子一直流传于江南民间。到1947年上海拍摄的民国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中采用了江苏民间的曲调和上面这段古老民谣的改编作为插曲,这段“吴歌”第一次在现代大众传媒下,奠定了今天主要流传的演出版的基础: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团圆聚,几家流落在外头。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
此后,出现了各种改编。但这还不是源头。如果再往前探寻,至少还有唐代李白的著名版本《子夜吴歌·秋歌》,同样涌动着这种民歌的律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民歌,就是如此在千百年里像大潮冲刷、桑田涨落一样,不断经过一代代改变又积累,口传、耳听、心授,演化至今。正如今日新媒体平台里年轻人评论的那样,血脉里的音乐基因又复活了。
跟帖评论:
1.民间小调最难表现的是“味儿”,跟方言一样。就算学得再像,一听就知道是不是当地人。这些年刀郎一直坚持在各地采风,我想他不仅收集曲调,也在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唱腔。一个人的努力总会被大家看到或认可。
2.“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的苦,先生老总听开怀,月儿弯弯照高楼,高楼本是穷人修,寒冬腊月北风起,富人喜欢穷人愁……”
回复:在1961年的电影《洪湖赤卫队》里,又用湖北地方戏曲和民歌的旋律,把这段歌词作了进一步演绎。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