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来到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临沂分会场,出席“齐鲁之河——张炜《河湾》读者见面会”,与读者分享长篇小说《河湾》的创作故事。本次活动由花城出版社、临沂书城主办。出席活动的还有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临沂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战祥春,临沂东夷书院院长王兆军,中国作协副秘书长、临沂作协名誉主席高振,临沂作协主席张岚,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等嘉宾。
写于数字时代的《河湾》
《河湾》是当代作家张炜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从1975年发表作品开始,张炜写出了展现中国乡村百年之变的《古船》,然后是《九月寓言》《柏慧》等作品,在创作了450万字的宏伟巨著《你在高原》后,张炜的写作长河未见停歇,近年又有《艾约堡秘史》《独药师》等作品面世。2022年5月,长篇小说《河湾》发表于《花城》杂志上,小说单行本出版于花城出版社。小说讲述主人公傅亦衔在数字时代的重压下追寻超脱凡俗的“异人”,在目睹好友的挫败和恋人的蜕变后,独自走向河湾重建生活的人生历程。
在直播访谈中,张炜分享了自己创作《河湾》的初衷:《河湾》写于数字科技发展繁盛的当下,数字时代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愉悦,也带来了众多亟待处理的精神和物质问题,人类的长河流淌到当下的数字时代,再一次面临着拐弯的时刻;《河湾》中的人物面对数字时代的各种诱惑、创伤的冲击,始终致力于摆脱从众的潮流,寻找自己的一个角落进行思考和生活。“《河湾》的主人公们要如何处理数字时代带来的无限问题和压力,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河湾》写了当下人面临各种不可解脱的激烈矛盾,写了他们心灵的动荡,写了他们的溃败、胜利和逃脱。”
“河湾”是一个意象
作家张炜、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随后出席了“齐鲁之河——张炜《河湾》读者见面会”,活动由临沂作协主席张岚主持。在活动中,张炜提到自己对于《河湾》的理解: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河湾”是小说中的一个地点,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在写出《河湾》以前,“河湾”就已经存在了。“河湾”是一个意象,是人们在喧嚣的潮流中追寻诗意、追寻独立生活的心愿的外化,这个意象吸引着作者张炜投身于一场多达几十万字的庄重的劳动,将“河湾”的意象生发、扩大为整部《河湾》的意境。“《河湾》是我最新的一部长篇,也是我跟现实之间最近距离的一次表达,在写这部书的过程当中,我陷入深深的困惑、思索和感动之中。”
马兵教授分享了自己对《河湾》的理解。《河湾》描绘了一种只出现在现代人身上的“倦怠”,讲述了网络和大数据给今天的人带来的种种困扰;如果说对于追求独立生活的人来说,物质性的诱惑更加明显,虚假的精神生活的诱惑则是更加隐蔽更具有伤害性的;在各种潮流中,《河湾》或者说张炜始终保有对于种种诱惑的洞察力,始终坚持着对于真实自我的追寻。
真正的文学阅读需要理解每一处标点和分句
本次书博会的分会场在山东临沂。临沂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有中国书法名城之称,是“书圣”王羲之故居所在地。张炜多年前曾经到过临沂,这次重访故地,他对临沂浓烈的读书氛围感到欣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阅读的看法:
多读书当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读好书;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从语言,而不是情节、故事开始,感受每一个词语、句子、自然段,体会每一处标点和分句的含义;好的阅读应该不止于追求娱乐,还需要读者秉持着严重和严肃的态度,才能感受文学和文字不可替代的魅力。“在繁忙的时代,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宝贵的东西了。因此在今天阅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一个关乎是否会浪费生命的人生问题。没有阅读能力的人就没有独处力,没有独处力就谈不上安定,不安定就会人云亦云。”
《河湾》张炜著;花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炜,山东省栖霞市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21部,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多部。作品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获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特等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作家奖、京东文学奖等。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50卷。
图书简介:
人这一辈子就像一条河,到时候就得拐弯。长篇小说《河湾》由作家张炜沉潜五年创作而成。这是一部当代生活的告别之书与重建之书,书写作者“精神和心灵的一个关口”“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本书以家庭这一“社会的最小单位”为核心展开故事,写尽网络时代的步步惊心与诡谲神奇。对主人公傅亦衔而言,体面的表层之下是一份隐秘的生活,是漂移无定的精神与现实。他倾心于画家朋友的“访高图”,注目和寻觅古往今来那些超越者:“奇人”和“异人”。他心中藏匿了一个最大的“异人”,就是自己隐秘的爱人洛珈。他与她的家族都曾置身于半岛的历史迷局中,这或许造就了他们奇特的两性关系,以及在生活中既疏离又拼挣的矛盾抉择。余之锷与妻子苏步慧同为傅亦衔的挚友,他们远离闹市,寻得一处至美的河湾,却又希望自己“一辈子都不跟‘田园’‘回归’这些陈词滥调沾边”。即便是这样警醒敏捷、清澈通透的“大成功者”,在时代洪流的裹卷与袭扰中,最终仍然落败。傅亦衔见证了余苏夫妇从激越到颓丧、从顶峰到谷底的全过程,怜愤痛悟:怎样走向忍韧坚卓的人生,冲破浓霾重重的命运的迷局?
通讯员:李嘉平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