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如何去建一座“真正的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16:00

张小溪:您一直在说建“真正的博物馆”,那么这样的博物馆应该如何建?

陈建明:建一座博物馆,必须先明白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是干什么的,必须回到博物馆类型学,清楚自己在文化生态体系里的位置。

如果是建立一个新博物馆,面对一张白纸,必须先定位你是什么类型的博物馆,已有的收藏或将要获得的收藏是什么,获取藏品资源的能力有多大,通过怎样的基本陈列表达本馆的性质,这些都是成败关键点。比如建一个谭盾音乐博物馆,你得紧紧围绕“谭盾”与“音乐”两个关键词构建,主题鲜明。如果浏阳新建一个博物馆,你是做自然博物馆讲地质、山川、动植物,还是做浏阳历史?做历史博物馆,你是否有相应的文物支撑?也许做地志型博物馆就容易实现得多。山川地貌、自然人文,将浏阳最有特色的客家文化、烟花文化纳入研究范畴,对基因、族群、方言进行抢救保存,一切因地制宜,皆有支撑,那么这座博物馆就既是浏阳人的客厅,也是学生的课堂。长沙市博物馆应该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博物馆?应该是讲长沙市历史的博物馆,讲城市的博物馆。那么它古城的生成、状态,从楚国开始修建的城邑到今天都没变过的城址,还有作为重要案例的文夕大火,以及文夕大火的残骸都是核心内容。把这几个事情讲清楚就是很棒的博物馆。而长沙梅溪湖艺术中心,在著名建筑师扎哈设计的前卫的建筑里,去做当代艺术博物馆是最合适的。如果此前没有思考明白你是谁,你能做什么,建筑做得再好,也只能闲置。

改扩建博物馆,比如湘博,我们也要重新思考湘博是什么,它的使命是什么,未来要如何运营等问题。第一,我们是区域性博物馆;第二,基于我们的收藏,我们是历史艺术博物馆。

具体到设计,需要考虑的无非是物(特殊物与通用物)与人。

博物馆特殊物最重要。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你收藏什么,你怎么储存它,你怎么展出。湘博是以马王堆为核心,马王堆又以辛追夫人为核心,你如何思考这些关系?

对于特殊物的照料,还要考虑物的收藏、维护、运输等。首先,各类收藏需要不同库房,标本和文物是各不相同的,考古文物与民俗文物又不一样,大小形状、保存条件都要一一考虑。此外还需要书画装裱室、青铜器修复室,甚至摄影棚等。为了保证特殊物的安全,必须设计单独的出入口,特殊物在建筑里的移动应是垂直与平行的,一定要无障碍,不能有坡度。库房通道要开阔,让大卡车也可以出入。要有超大型的载货梯,让运载箱可以直接放入。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国家文物局外事办[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曾经联系几个馆去做埃及文物展览,对方一开口就问我们 5 吨重的石像可以进吗?门够不够大?如今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可以。如果有尺寸巨大的展品,那么临展厅就必须考虑做巨大的空间,不然硬件会制约你的表达与选择,这样一来难免会丧失一部分话语权。而这恰恰是普通人看不到的部分,是博物馆人最需要重视的。

通用物即建筑、设备、家具、仪器等。博物馆本质上是社会教育机构,为公众服务,不宜追求高档装饰。物流通畅、设施设备符合博物馆要求即可。

人又分两部分:第一是工作人员,要考虑他们的办公区域;第二是观众,要考虑提供给他们的公共区域。作为公共机构,要尽量开放,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订票系统如何设计?你为普通观众如何服务?为团体如何服务?为学生如何服务?这些都是要思考的问题。比如要不要为学生团队规划单独停车场、单独入口、单独教室、远程教育系统?针对低幼儿童,要不要建儿童博物馆?出于对观众需求的考虑,是不是要做母婴室、急诊室和餐厅?

归根到底,一切为了藏品,一切为了观众。心怀观众,才能真正建出让观众满意的博物馆。将对历史的尊重,对观众的热爱,凝结在一个个人性化的细节中,再被观众感知到,产生共鸣,这不也是一种教育吗?

湘博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将这些全部成系统地设计好了,这在中国博物馆界是不多见的。

张小溪:听您描述的细节,也刚好说明“不在场”的博物馆专业如果“在场”,会产生多奇妙的反应,结出完全不同的果子。“如何建一座博物馆”无疑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如果要很简洁地总结在博物馆专业下“如何建一座博物馆”,您觉得哪些议题最重要?

陈建明:建一座博物馆,要思考的无非是你如何定位,打算收藏什么,如何去收藏;怎样选址,功能需求有哪些,面积多大,怎样确立展陈体系;预估观众有多少人,如何运营,如何让他们有序参观,如何给他们空间,如何为他们服务。逻辑就是这样来的。

对“如何建一座博物馆”这个问题,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今天问我,我会在一次次的思考与总结里,提出首先要重点思考“六大体系”。第一,博物馆的收藏与研究体系;第二,藏品保护体系;第三,当代语境下的现代化传播体系;第四,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体系;第五,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第六,观众服务与观众参与体系。

围绕这“六大体系”,拿出具体的需求清单,建筑设计师才可以围绕这些去设计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建筑。这样设计出来的博物馆,才是符合博物馆本质的,在未来的运营中,才会越走越顺畅、开阔。

——选自《博物馆是什么》,陈建明 张小溪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博物馆说明牌——方寸之间大有可为
光明日报 2024-09-11
博物馆暑期服务,如何“出新”更“走心”?
新华网 2024-08-04
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五一”假期多地文博场馆接待量创新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4-05-06
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光明日报 2024-03-28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9-27
走进博物馆,还得爱上博物馆
工人日报 2023-08-06
赏读|一座博物馆的代表性思维方式是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新知|博物馆是什么?顶尖博物馆团队倾情讲述湘博近10年设计、建设的幕后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