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肆分红背后存在猫腻
据本报此前报道,在6月26日深交所受理的18家企业上市申请中,明喆集团拟募集资金规模位列前三。在拟IPO募集14.1亿元资金之前,明喆集团近三年来大举分红超8亿元,而公司累计实现净利6.3亿元。如此“血亏”式分红,获益最大的自然是实控人——高海清、张国玲、高艺菲一家三口。
大肆分红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资本市场热点话题之一。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分析报告显示,3413家上市公司实施或公布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占比67%,合计现金分红达1.89万亿元,创历史年度新高。
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在业绩下滑情况下仍坚持大手笔高比例现金分红,并因此收到交易所关注函。
如通达海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显示,公司被要求详细说明制定本次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的主要考虑、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与公司业绩成长、发展规划是否匹配,转增、分红比例是否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相匹配。
除了通达海,本立科技、深圳瑞捷、晨曦航空、帝尔激光等公司也被交易所下发关注函,交易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均与公司此前发布的分红预案有关。
分析背后的原因,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一些企业可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并将利益最大化,继而采取高额分红方式来吸引相关投资者和提高股价,以便在上市或其他融资活动中获得更高的估值和融资金额。此外,一些家族企业可能通过高额分红来实现家族成员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要提高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
张新原表示,加强对企业的有效监管是防止上述现象发生的关键。监管部门可进一步加强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对于违规分红行为,监管部门应该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在行业立法和规章制度方面,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分红的条件和限制,规范分红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对公司治理的有效监管,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和制度,提高企业的透明度、专业度、合规性和规范性。
张新原同时也提醒投资者,要提高自身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以便判断分红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如果投资者发现企业存在违规分红行为,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要求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投资者也要擅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起诉追究相关上市公司责任、要求赔偿等。(记者 姚嘉雯 王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