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结果都并不太坏” 《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新书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9 16:36

4月27日晚,《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以“每一种结果都并不太坏”为主题,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作者邱志杰、邱家瓦,以及“看理想”播客《豁然开朗》主理人魏舒受邀出席活动,围绕本书的创作初衷、生命教育、亲子教养等话题与现场观众进行分享。

发布会伊始,邱志杰分享了创作《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的缘起。女儿邱家瓦的名字取自成语“弄瓦之喜”,家瓦出生仅几天,就因患病有过命悬一线的惊险时刻,那时起邱志杰便养成了给女儿写信加油的习惯,“就算你变成一个傻姑娘,爸爸也会爱你的”。

邱志杰曾参与南京长江大桥干预自杀的工作,在桥上劝解那些企图自杀的人。当初劝解的话,他希望也能说给自己的女儿以及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听,于是创作了三十张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主体的水墨画,写了三十封饱含哲理的书信,将三十句盘桓在心底的话告诉女儿,希望她的一生理性、勇敢、从容、坚韧、超然、温柔、有耐心。在女儿有能力回信的年龄,父女二人以通信的方式就这“三十句话”展开对话,共同完成了这本《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

你要相信变化,好消息还在路上

活动现场,邱志杰回忆起自己救人的经历,“轻生者中百分之九十是激情自杀,身体在离开大桥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很多人干掉自己的时候太干净利落,其实好消息还在路上,多拖延一下,变化自然而然会发生。即使在最苦难的深渊中,事情已经坏到极点,只要变化还在,就依然还有希望在。所以我总想,人要等待变化,拖延一点好。而且,每一种结果都并不太坏,对吧?”

邱志杰坦言,拖延被描述成病症,目的是唤起人们的自责,把罪恶感内化。有病得治,不能停,于是所有人都在想办法从根上消灭拖延的毛病。“但我还是觉得,人拖延一点没什么不好,学会多给自己两分钟,同时相信变化。”

主持人魏舒表示《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中的每封信都耐人寻味,她很好奇作为父亲的邱志杰,对女儿的成长有哪些期待。对此,邱志杰谈道,“人都是得寸进尺的,当你生下一个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你会觉得身体健康已足够幸福,已是苛求和天赐。人习惯性把已经拥有的东西,当做一个可以遗忘的前提,比如正常的视力,正常的心脏,正常的我们不再拿它当奢侈品。但我还是希望孩子能经常意识到,自己活着这件事不是理所当然,而是你自己下决心要活着,你每天也都有为了活着在努力,创造一些东西去交换,维持温饱,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生活。”

正如邱志杰在《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中所写的,“仅仅是活着的感觉,就足够欣喜”。生命是每个人一生中所有其他价值的基础,孩子只有感知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有可能感到幸福。生命教育是每个中国孩子都不该错过的一堂课,更是《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这本书的核心所在。

微信图片_20230429143008.jpg

父女通信,艺术家与年轻人的对话

智能时代,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却选用书信这样一种相对复古的形式。当魏舒老师问到两位作者如何看待书信这一交流媒介时,女儿邱家瓦坦言,她个人并不喜欢用信件或用手机打字的形式来沟通,而是倾向于见面直接讨论,更加准确地表达和捕捉交流双方的想法。但父亲邱志杰提出的却是不同的观点,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尽可能要求女儿通过书写完整的语句段落来进行表达,目的是抵抗互联网化碎片化的思维,在这样的写作中,逻辑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有趣的是,在现实层面的选择上,父女二人经常出现分歧,然后展开一场理性的观点交锋。《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真实呈现了这种珍贵的代际碰撞视角,也同样记录着两代人不同的人生智慧与价值选择。

微信图片_20230429163025.jpg

做学习方法的示范者,探索教育的丰沛可能性

在“卷”生“卷”死的东亚,大部分人对教育有一种狭隘的理解,把它定义为知识的灌输,职业技能的培养。活动现场,魏舒老师以此为背景,提到邱志杰的一个有些反传统的观点:他经常选择自己不太会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目的是把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展现给学生。

对此,邱志杰解释道,老师这个职业,不可能在学生面前冒充全能,毕竟记忆力有限,学问有限。老师本质上依然是学习者,想把终身学习的精神交给学生,不如坦荡走到他们面前表示,这个东西我也不懂,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其做一个学习资源的给出者,不如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示范者。学生跟随老师,掌握了如何学习,这才是受用终身的东西。

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向嘉宾提出问题:“想知道那些决定放弃生命的人,都是因何选择离开?他们是如何定义成败的?”邱志杰回答说,归根结底,是这个社会给失败者留的空间太小了。中国社会曾经很给失败者空间,刘邦跟诸葛亮相较,大多数人都喜欢诸葛亮,大家总会对失败者施以同情,给他们空间。但后来整个社会开始转型,到处弥漫成功学,人人都在追求成功,对失败越来越不宽容,二者之间的平衡稳定器有点被破坏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寻访|听着京剧寻访北京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寻访|听着京剧寻访北京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文学丨天才的编辑与他天才的作家们
文学报 2024-08-09
阅读|选书新视角,阅读新体验 接力出版社新书入选今年学前及中小学生暑期阅读书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阅读|选择和好书在一起 百余位语文教师、教育专家亮出暑假中小学生阅读主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5
雪域高原上有一种热烈的青春
中国青年报 2023-12-13
以“给闺蜜的20封信”为主题 宸冰新书《女性幸福密码》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4
寻访|几许贤人旧事,隽味悠然久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