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促进建设创新高地的国际经验
光明日报 2023-04-27 20:06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创新情况进行了评估。该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和关注会直接影响创新指数的表现,而高校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往往是通过创新高地得以发挥。

从历史维度来看,高等学校的创办和普及,有力助推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东京大学为代表的世界著名高校,引领了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并促使其所在国孕育出一批创新高地。未来,在以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新材料、量子技术和基因工程为突破口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高校对于创新高地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显突出。

1、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皿”

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养人才。创新的培养目标、自主的培养模式和开放的培养体系,能够源源不断为创新高地输送高质量人才,有效促进创新高地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对此有深刻认识,均在运用各种举措鼓励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2022年6月,欧盟委员会在欧洲教育与创新峰会上针对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提出成立欧洲创新高等教育机构网络,并从全欧洲大约5000所高校中挑选出37个高等学校组成。该机构成立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高校联盟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共同塑造欧盟创新高地研究、教学和创新的未来。日本政府在2021年3月颁布的《第6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规划(2021—2025)》中也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创新,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着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创新中心建设。在高校层面,硅谷著名的《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提出了“开环大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宽松的时间来接触和了解现实社会,也为学生创新培养提供了社会支撑。而以创新创业闻名的英国华威大学,则坚持“学术创业、知识应用”的实用主义导向,通过建立华威科学园、沃尔夫森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吸引大批科技企业入驻校园,为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

在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是建设创新高地的关键环节。例如在法国,基础教育阶段就进行层层分流,最终筛选出本国不到十分之一的顶尖人群,进入“精英大学”轨道,接受有别于普通公立大学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英国剑桥大学则通过荣誉学位系统培养拔尖人才,其核心在于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方向、导师和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日本则在2021年“高大衔接”考试改革中,加强了对未来知识问题的考察,进一步强化了大学创新人才选拔功能。上述国家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鼓励其积极参与本国科技创新,有效支撑了创新高地的建设。

2、攻坚基础科研与前沿创新的“动力源”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创新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创新根基的关键要素。重大前沿成果或关键技术往往根植于扎实的基础研究,而高等学校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

正因如此,各国创新高地都在持续支持高等学校巩固基础学科建设,推进原始创新。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视基础学科发展的国家之一,视基础科学研究为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本,在刚刚发布的2024年预算中,联邦政府为科学、技术和创新前沿研究提供了210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对高校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微电子学和同位素生产方面前沿基础研究的重大支持。之前,美国国会还于2020年5月提议,至2025年将陆续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额外拨付1000亿美元,用于资助若干高等学校在10个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日本政府2021年发布的《综合创新战略2021》中也专门指出,需进一步开拓知识前沿,强化大学基础研究开发。为推进综合创新战略,日本的大学不仅仅要追求知识,还要强化科学基础的创新创造,并同企业一起促进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法国则在2020年7月发布了《2021—2030研究计划法案》,优先资助包括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与大数据开放与使用相关的基础研究领域,并将项目资助率由2016年的16%提升至2030年的30%。

除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大投入外,各国创新高地也促成基础前沿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2022年8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1.04亿美元,由哥伦比亚大学等4所高校分别牵头成立4个工程研究中心,专注于农业、医学等基础创新技术的转化。2021年12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等机构携手东京大学,依托其在光纤耦合量子光源上的基础研究成果,共同开发出了全世界首台可实现机架尺寸的大型光量子计算机。

3、政企产学研多元主体交汇的“立交桥”

深度创新最终是创新链与产业链密切融合的结果。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创新高地主体日益多元化,需要政企产学研多方主体形成积极互动,高等学校则是其中重要的交汇点。

近年来,美国高校与知名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例如,近期芝加哥大学和杜兰大学都宣布正在建立新的筹资机制,以提供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资金。其中,芝加哥大学将在未来十年投资2500万美元,用于支持由教职员工、学生或校友在芝加哥创办的企业或使用大学知识产权的企业。而杜兰大学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00万美元支持新奥尔良地区的创新企业发展。美国大学的这些投资有效促进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2022年2月,日本政府发起“地区核心大学创新环境改善项目”则要求,地区核心大学要充分发挥中心作用,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推进创新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地方政府和产业界投资。在德国,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开展联合办学,有效应用大学研究成果,并针对性推动科学技术向产业转移。其中,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2022年建立的研究工厂,作为创意和创新的源泉,不仅加强巴登-符腾堡州作为创新高地的地位,还推动了相关公司的发展。

依托高等学校,创新高地中的政企产学研形成有机连接,实现优势互补,逐步汇聚成为完整的生态链。例如,日本筑波科学城作为政企产学研成功合作的典型代表,建立了企业、筑波大学及各类研究机构一体的独特产学合作模式,形成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2020年,筑波大学作为筑波科学城人才培养中心,也是产学合作的重要助推机构,以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导向,共计孵化企业146家,推动了科学城产业的变革。在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LOCK71和南洋理工大学的NTUitive作为以技术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器和全球连接器,近年来通过催化和聚合初创社区,在新加坡本地和全球市场引领了创新变革。高校在创新高地中搭建的“立交桥”,促进了多方主体的创新成果,为创新高地建立起独特、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4、吸引和集聚顶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

各国的创新高地通过会聚战略性人才和顶尖科学家,以人才驱动引领高质量创新。创新高地内的优质高等学校,往往通过多元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同区域的创新企业在人才招募上就可享受“近水楼台”的便利。例如,美国通过高等学校奖学金制度,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到美国留学,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留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学成后留美工作。2022年1月,美国政府推出了最新留学奖学金政策,用来吸引专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纽约、硅谷等创新中心,则依托其区域内著名高校的庞大优质生源,会聚了大量优质创新人才。

在法国,科学技术促进会设立校企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吸引创新人才通过公立高校实验室平台与企业导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20年,法国科学技术促进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该项目共有1450名博士申请成功,占到法国博士生入学总数的10%,项目开展的研究中18%的课题取得了技术突破性进展。又如,以色列依托大学布局,建设了包括人类疾病基因调控中心、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等16个卓越研究中心。通过这些高校创新平台,以色列吸引了大批美欧顶级科学家赴以从事前沿研究,国际合作的科研论文占比则从2000年的33.6%,上升到2021年的52%。

除吸引各国人才外,各国高校还通过创新激励、科学评价和优化服务等多种方式,为顶尖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其持续投入的积极性。近期,美国密歇根州通过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密歇根理工大学向多达350名顶尖科技学生提供高达10000美元的奖学金,以激励本州电动汽车人才留在本地,促进该州电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法国政府则通过推动建立独立评估机构“研究与高等教育最高评价委员会”,减少评价次数、简化评价程序、丰富评价指标维度,构建适合顶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生态和氛围。而在2022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推出“区域创新引擎计划”,计划未来10年向硅谷等五个创新高地提供1.6亿美元的现金奖励,通过高校平台优化拔尖人才所需的创新生态环境。

5、服务与承接国家战略需求的“主阵地”

创新高地内的高等学校和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是深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点战略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的主力军。其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公立大学,往往依托其多学科平台,以及政府战略导向的科研拨款,成为服务与承接国家战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力量。

2021年11月,法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部长宣布,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进入新阶段,计划引入20亿欧元的公私联合融资,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引进。该项目第一阶段拟通过投入15亿欧元,促成高校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而下一阶段将以未来人才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支持高校创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网络,并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培训。在美国,林肯实验室是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中心,也是美国政府依托波士顿创新高地,在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其基本使命就是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如何将高科技应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领域并解决危急问题。与美国许多其他国家实验室不同,林肯实验室专注于原始创新,研发先进技术以满足国家的关键需求。2023年以来,林肯实验室在量子系统、半导体、未来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同时,部分创新高地的高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汇集多学科优势力量,进行有组织科研,成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的“主阵地”。法国政府颁布的《法国-欧洲2020》科研战略规划,在创新高地中通过高校整合跨学科平台,支持涉及人文科学、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科研创新。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自成立以来,承担本国高校科研的公共治理职能,并有效引导高校创新与国家战略相结合。2023年,该理事会给478个创新项目共计提供了2.21亿美元资助,用于鼓励和帮助高校科技发展与社会迫切需求有机结合,更具针对性地推进创新突破。

(作者:崔盛,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北京海淀这53平方公里,将打造全球AI创新高地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4-29
三地专家纵论京津冀协同发展 | 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1
以人才高地赋能全面振兴
光明日报 2023-10-22
北京立法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拟推出战略科学家负责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人民日报 2023-09-07
首届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7
沈晓明专题调研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2023-07-21
高等教育体系“规模最大”,质量更高
光明日报 2023-07-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