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死无大事。”为逝者最后一程圆满画上句点,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更能让生者得到抚慰。连日来,记者采访00后殡葬专业学生了解到,主题为“告别”的这一课,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远比大众以为的更多。而入行殡葬业,最需要的是坚持和热爱。
随着殡葬行业对专业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共有5所高职院校、3所中职院校开设殡葬类专业,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第一批00后走出高考考场。自此,每年约有200名00后学生走进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成为摆渡生命的“送别师”。
第一志愿选择殡葬类专业
3月30日,陵园的生态安葬仪式上,费梦婷和李瑾身着黑色西装,作为礼仪师出场,神情肃穆、步伐缓慢,为身旁小心捧护逝者骨灰的男礼仪师一路执伞护送。为了这次仪式,她们已训练多日。
“这就是我的第一志愿,并不是被调剂或没办法才来读。”来自昆明的费梦婷是2021级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填报志愿时,费梦婷遇到的阻力来自爷爷奶奶。长辈担心从事殡葬业会影响孙女的“人生大事”。费梦婷反而坦然,“不能为以后的某种可能耽误了现在的自己”。
李瑾同样是昆明女孩,决定学习殡葬专业时,家人担心的也是这份职业太过“独特”,但李瑾决意一试。
2020级学生陈晓凤是费梦婷和李瑾的学姐。她告诉记者,高二语文试卷上的一篇阅读理解让她印象深刻,故事里,害怕面对死亡的小男孩在入殓师的劝说下见了爷爷的最后一面,没有留下遗憾。填报高考志愿时,陈晓凤毅然报考了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当时,班主任反复和她确认专业选择。“每一个人都会走向死亡,谁不希望体面离开呢?”陈晓凤说,她要感谢自己从未动摇过。
“哀伤平复”课程帮助他们引导家属
去年12月,费梦婷在昆明西郊殡仪馆开始了第一次实习,在这里,她对殡葬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次,送来的逝者是一名约五岁的男孩,办理手续、对接流程时,男孩的父亲还维持着冷静与体面,但说出儿子名字时,父亲的情绪突然决堤,一瞬间哭成泪人。费梦婷想安慰他,嘴巴张张合合却什么也没说出口,那一刻她感觉手足无措。
“开解别人其实是需要学习的。”本学期课表上的“哀伤平复”专业课,解答了费梦婷的疑惑。她了解到,人的哀伤分为多个阶段,专业殡葬从业人员要通过细节、表情去观察、分辨家属情绪,再对应处理。费梦婷告诉记者,假如时光倒流,她有能力安抚好那位父亲。
“哀伤平复”更类似心理学课程,在2020级学生张晨浩看来,从事这一行业最应具备的是“同理心”。他解释,每位逝者之于家属都是至亲,设身处地读懂他们的痛苦,就会更真诚地服务,提供积极引导和合理建议,这也是殡葬从业者的责任。
练习技能,也训练“情绪”
选择殡葬专业的陈晓凤个性胆小,然而第一次到殡仪馆实习时,她是第一个提出“让我试试”的实习生。
陈晓凤要训练的还有“情绪”。实习之初,感性的她每当目睹逝者亲属的痛苦与崩溃,都会被卷入进去。曾经在为一位因意外不幸离开的男孩整理遗容时,逝者母亲崩溃地倒地号哭,陈晓凤的眼泪一直在打转。后来,陈晓凤开始有意训练,在面对逝者亲属时要把控情绪,并引导和宽慰家属。
张晨浩曾在殡仪馆跟随车队实习,坐着殡葬车接回逝者。一次,他们去医院接走一位逝者,老人是一位剪纸艺术家,多年来,老人将众多作品售出,用于向山区学校送去书籍、文具和衣物。听了老人的故事,张晨浩没能忍住眼泪。
经过3年学习和实习,张晨浩和陈晓凤感觉到,这是一个“不能微笑也不能流泪的行业”。在殡仪馆和陵园,他们需要神情肃穆地迎接与服务,同时不能在悲痛中情绪失控。
他们用新思路打破行业偏见
“我们还能做什么?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作为未来的“生命摆渡人”,他们也试图从传统偏见中突围,通过网络平台传递声音,摘去大家的“有色眼镜”。
半年前,陈晓凤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入殓师小陈”,成为短视频博主,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行业及从业者的真实情况。学习、实习之余她会记录生活,也会架起手机打开直播。曾有人表示不理解,也有粉丝给她鼓励,如今,陈晓凤已积累了4000多位粉丝。除了答疑,她也分享着自己看到的人生百态,希望通过讲述帮助更多人走出情绪低谷,懂得珍惜生命。
“殡葬行业同样需要专业人士。”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何新介绍,殡葬类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分为殡葬服务、防腐整容、公墓与陵园管理以及殡葬设备四类,近年,行业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学校的毕业生基本能实现对口就业,许多毕业生还前往外省工作。“殡葬专业教育的内核是人文关怀,学习面对死亡,也从死亡中领悟如何生。”
文/刘晨玮 刘克取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