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胡松琴谈海洋生态保护: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状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8 13:54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正在北京举行。本届全国政协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就是增设了“环境资源界”,这是自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以来,时隔30年全国政协再次出现新界别。

十四届全国政协共有34个界别、2172名委员,其中环境资源界有85位委员,在34个界别中属于人数较多的一个,委员组成涵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水务、城市规划、海洋、林业、地质、化学、古生物、建筑、气象、交通、法学等多个领域,既有专家学者,也有政府官员和能源化工企业的“一把手”等。

作为新界别的新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认为,新增“环境资源界”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举措。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胡松琴介绍,此次会议期间,她带来了有关推动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案,要通过广泛开展调研和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海洋生态环保事业向好发展,让海更蓝、滩更净、岸更绿、湾更美。

谈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

北青报: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全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均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现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生态的总体情况如何?

胡松琴: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共记录到2.8万余种,约占世界已知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11%。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也是丰富多样,分布着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发挥着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构筑重要栖息环境、提供各类产品供给、保障人海和谐关系等重要生态功能。

近年来,我国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在实施监测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健康状态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数量已经从2016年的2个降至2018年的1个,到2021年已基本消除“不健康”,这说明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但同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有18个,仍占监测数量的75%,因此,需要持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北青报:陆地排放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入海排污口排查进展如何?目前全国近岸海域水质如何?

胡松琴:一直以来,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陆源入海污染物的监管工作,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紧紧抓住入海排污口这个“牛鼻子”。截至2022年12月,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基本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天津、山东初步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其余省份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现在,我国管辖海域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十三五”以来,管辖海域一类水质面积比例保持在95%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2021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1.3%,较2020年提升了3.6个百分点,较“十二五”末提升约13个百分点。

下一步还要深入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加强日常监管。

谈海洋保护

持续推进“碧海”专项执法行动

北青报:2020年开始,中国海警局联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连续开展“碧海”专项执法行动,效果如何?

胡松琴: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海警局已经连续三年合作开展了“碧海”海洋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通过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砂开采运输、废弃物海洋倾倒、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入海排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重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关键环节生态环境风险。

总体来看,专项执法行动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了一批无证倾倒、猎捕红珊瑚、盗采海砂、非法用海用岛、未经环评擅自施工、破坏海缆等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了守护碧海银滩的有效合力和严查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专项执法行动也有力促进了海洋环境领域执法检查能力的持续提升,推动了海上综合治理模式不断深化。

下一步,我们将与海警机构按照《“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任务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和力量统筹,持续推进“碧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

北青报: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海洋,相对于其他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似乎离人们更加遥远。如何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海洋保护中去?

胡松琴:这确实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其实虽然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到海洋,但实际上都受到海洋滋养,也在间接影响着海洋环境。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左右,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并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海洋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将导致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陆地的气候乃至植被,土壤,水质等。同时,海洋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中最为末端的要素,承载着“从山顶到海洋”各类人为开发活动的环境压力,陆地的一系列活动,都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比如岸线开发、陆源污染物入海等。

要让更多人参与到海洋保护中,首先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大家对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感性认识。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主动宣传美丽海湾建设、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工作情况,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科普资料等信息,在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公众保护海洋、关爱海洋的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意见征集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在《“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中,我们开展了“我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活动,公众都踊跃参加,并反馈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为提供“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等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让大家更多享受到优美海洋生态环境,从而激发保护海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谈履职

让海更蓝、滩更净、岸更绿、湾更美

北青报:您今年准备了什么提案?

胡松琴:此次我准备了有关推动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2009年发布的报告,海洋储存了全球93%的二氧化碳(约40万亿吨),碳储量约是大气的50倍、陆地的20倍,每年可吸收约30%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因此,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碳汇是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海底地质碳封存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将在我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开的初步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海域封存潜力巨大(达2.58万亿吨)。我认为对此领域要予以关注,建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示范研究,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做好相关的政策和技术储备。

北青报:“环境资源界”是十四届全国政协新增界别,作为新委员,对履职有何新期待?

胡松琴:此次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别,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举措。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共商生态文明建设大计,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共识和力量。

作为一名新的政协委员,我要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有关职能职责,立足环境资源界别,着眼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海洋生态环保事业向好发展,让海更蓝、滩更净、岸更绿、湾更美,全面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等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
校对/吴刚

相关阅读
生态环境部印发管理办法 完善入海排污口全链条治理体系
法治日报 2024-10-14
建立健全调查评估和预警监测体系 我国加强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工人日报 2024-06-10
我国蔚蓝之境生态如何?海洋“体检报告”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4
四年累计记录物种6895种 北京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1
我国依法治理海洋生态环境取得丰硕成果
法治日报 2024-05-10
生态环境部:全国5.3万余入海排污口,超1.6万已完成整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综合施策保护海洋生态
经济日报 2023-10-23
着眼生态系统质量 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光明日报 2023-1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