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展览|明日迫近:“异形”与“机械姬”的返场
北青艺评
2023-02-12
+ 关注

H·R·吉格尔与空山基中国首次双人展“吉格尔与空山基:明日迫近”正在UCCA Lab展出。在近几年的低迷环境下,在商业和流量大潮的裹挟下,各大美术馆均声称“处于重要的转型期”。美术馆学术和商业各自独立却相互羁绊的局面将如何演变,仍待探究。

暗黑系工程师吉格尔

H·R·吉格尔,作为电影、流行音乐、电视节目等综合领域多栖艺术家,他的暗黑艺术风格对过去半个世纪的流行文化产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开展前,对多数国内观众而言他的标签是“异形之父”。不得不承认,吉格尔成功缔造的这一这经典外星生物形象,饱含着他对暗黑美学与克苏鲁神话的钟情。

入口处展出艺术家为《异形3》(1990)所设计的雕塑《死灵》。吉格尔以首部《异形》(1979)电影中的外星人形象为原型,增加利爪,流线型蜷曲的类兽体隐含危机迫近的张力。

《异形》第一部无疑是克苏鲁电影,从编剧丹·欧班农,到视觉设计H·R·吉格尔,再到导演雷德利·斯科特都是克系神话的拥趸者。20世纪美国恐怖奇幻作家H·F·洛夫克拉夫特在克苏鲁小说中,建构了一种颠覆性的世界观:故事中的旧日支配者是超越人类想象范畴之外、凌驾于宇宙法则之上的伟大之物,不断冲击着人类的认知极限,在海洋、宇宙的宏大和跨越古今的旧神之间,展现出人之渺小。

试想小说中人类的震惊,便即刻理解观看吉格尔创造的生物机械体的感受——揭示暗黑之处的未知恐惧。缜密的机械结构与类生物体的有机交缠,又赋予观看者一份异质的审美愉悦。

本次展览也向中国观众展示了吉格尔在其他流行文化领域和艺术审美的多个侧面。展品《努比亚女王(卡门)》[l3] 取自古埃及皇后奈费尔提提头像,纤长的曲线与机械脊椎完美嵌合,而这竟是为新金属乐队科恩(Korn)主唱精心设计的麦克风架。艺术家为1975年首版《沙丘》电影设计的哈克南首领椅,虽遗憾并没有在荧幕中呈现,但去年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科幻电影《未来罪行》中的早餐椅的美学灵感,也许就来自这把首领椅。柯南伯格借此表达当代电影人对其艺术成就的致敬。

谈及吉格尔作品中的暗黑系精神内核,必定无法回避他所处年代中的社会巨变:上世纪以计算机、原子能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与人口膨胀造成的人类生存危机……本次展出的另一位大师空山基同是生于20世纪40年代,与吉格尔共享相同生长时间,却孕育出跨越国际与时代界限之作——闪亮夺目的机械姬。

并置的空山基与吉格尔

空山基的青年时代正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时代,机械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驱力令美国流行文化风靡日本。1978年,仍是插画师身份的空山基应约为三得利公司绘制类似《星球大战》中机器人C-3PO风格的插图。于是,灵感取自经典科幻电影《大都会》中女性机器人角色Maria的初代机械姬在广告界诞生。此后近40年的时间,空山基不断抓取流行文化,汇入自身创作语言,力求通过作品中金属光泽的质感和曼妙的曲线,为人们投射未来科技世界的完美图景。从机械姬的诞生,到为索尼公司设计的第一代AIBO伴侣机器犬形象,再到本次展出的新一代女神“悬浮机械姬”系列作品,致力于艺术商业跨界创作的空山基用自己闪耀的职业履历诠释着“活在当下,看向未来”。

策展人门婕聪在采访中表示,在考虑吉格尔和空山基共同精神内核的同时,如何呈现两人差异化的风格理念,是本次策展中需要平衡的问题,期待观众能揭去两人原有的标签,进一步理解并思考“明日迫近”主题。因此,本次展览重新梳理了吉格尔和空山基的作品脉络,将1960年以来创作的45件(组)作品选择以并置的形式呈现。

如果说吉格尔的作品诉说着神秘怪诞,那么空山基银色夺目的机械姬躯体无疑为观看提供着感官愉悦。诚然,两人艺术风格差异带来的对立感,是不少刚进场观众的直观感受。当参观完毕“超现实探索,恐惧与奇幻”“明日之前,生物与机械之间”“流行文化的种子”三个章节,只感觉意犹未尽,别有深意。空山基与吉格尔迥异风格的碰撞之中,衍生出了崭新的并置式意向组合:一件件作品之间不再被时空或关系限定,作为观众的思想情感,在此刻无疑成为了连结、诠释它们的重要纽带。

贡献内容还是景观消费? 

本次双人展热议的同时自然也不乏质疑:空山基与吉格尔作为多栖艺术家,两人艺术生涯的创作风格相对固定,其理念今日仍有新意吗?展期前半程打卡频见于社交媒体,重点展品一览无余,是否仍值得亲临现场观看呢?

对于第一个疑问,“明日迫近”作为展览主题,似乎从某种角度回应了这个困惑。当今的观众对过去时代的未来隐喻早已熟悉:影史经典《异形》热的回潮,对1995年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魂与壳的探索,对导演大卫・柯南伯格2022年新作《未来罪行》和2021年金棕榈获奖影片《钛》的关注,以及今日对赛博格、明日世界、人类中心主义等的探讨,都表明“明日迫近”主题不断被各领域的艺术家透过多样化的文艺作品置于大众文化之中反复打磨、探讨。显然,当今时代人们对“明日”“未来”的探索欲,应理解为建立在视觉猎奇满足后更加复杂迫切的思索,指向未来的符号系统已建立完备。在此场景下,横跨世纪创作未来科幻主题的空山基与吉格尔的这次大师返场,亦可与这届观众碰撞出不同火花。

空山基,《机械姬_行走_青铜》,2019,青铜、玻璃,220 × 60 × 60 cm。©空山基。图片由UCCA Lab提供 .jpg

而对于第二个疑问,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交媒体时代,显著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综合症)助推看展-拍照-打卡成为常态。这无意中让观众与社交媒体上的弹幕群众都成为了内容贡献者。在此趋势下,观展在社交媒体的裹挟中,流露出某种景观消费的意味。

从另一方面看,社交媒体对艺术与展览的传播不定义功与过:对观展者显现的“优势”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维度,使艺术晦涩的表意在传播中趋于一定的同质化,从而推进潜在观众初步理解与认知的形成。某书、某站、某音的及时互通性为人们表达观点提供更多管道——显然当今的观众更倾向于选择与艺术的双向对话,而非面对展品被单向传道。在展厅尤其能见证,正是观众对暗黑克苏鲁系机械生物和女神机械姬进行“二创”的激情,令作品褪去了当代艺术视角下那层晦涩难懂的光环,以拥抱流行文化的姿态与我们对话。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地交互,与空山基和吉格尔在作品中勾勒的“彼时未来”最终融汇为当今语境下迫近的“明日之实”。以本次展览主题为例,进一步假设:“明日迫近”令观众回溯反思后,又如何激发人们在现实中采取行动?比如,主动建构真正属于自身的未来?而这,不仅在创作与公共教育实践中值得持续思考,亦成为美术馆借商业与跨界流量这一运营模式中,值得玩味的议题。

文/暝瞑 

编辑/史祎

相关阅读
《明日有晴天》明日上线,轻喜剧展现重疾青少年的青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5
艺评·展览|罗特列克:他的海报是夜巴黎最璀璨的明珠
北青艺评 2023-05-04
艺评·展览|带着好奇与问题,来发现南海日常
北青艺评 2023-04-14
艺评·展览|史上最强绘画家族——勃鲁盖尔们来了
北青艺评 2023-04-14
艺评·展览|施了什么魔法?赵赵手中的“时间”只有一秒钟
北青艺评 2023-03-25
艺评·展览|艺术家求“异”得“异”,观众能否看“景”得“景”?
北青艺评 2023-02-14
艺评·展览|空山基与吉格尔:脱胎于工业,加诸于肉体
北青艺评 2023-01-17
艺评·展览|萨勒曼·图:夜色温柔 画作凌厉
北青艺评 2023-0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