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过新年,家家户户庆团圆!说起有关春节的诗歌,我们很容易想到王安石那首著名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放鞭炮、饮屠苏酒、贴春联。同时,也能感受到万象更新的气氛,领会诗人锐意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这可以说是有关春节最著名的诗篇之一。不过,《元日》主要是为了抒发一种政治情怀,而同是过春节,南宋词人姜夔的《鹧鸪天·丁巳元日》则写出了另一种“年味”,这种年味没有掺杂政治色彩,却更有烟火滋味,读来令人备感亲切。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yùlǜ)神荼(shēn shū)写未真。
创作这首词的时候,姜夔43岁,一贫如洗。前一年,他刚刚携家眷从湖州搬到杭州,投靠朋友张鉴,以朋友的接济为生。之后,他漫游于武康、无锡各地,到年末除夕前五日才回到杭州家中。这首词就作于庆元三年(1197年)大年初一。
“柏绿椒红事事新。”描写的就是古人过年饮柏酒和椒酒以除旧迎新的风俗,这和王安石所写过年饮屠苏酒的风俗差不多。在古代,人们大年初一要饮柏叶和花椒浸制的酒,以祈祷长寿,庆祝新春。其中柏叶浸的酒叫“柏酒”,为绿色;花椒浸制的酒叫“椒酒”,颜色发红。
“隔篱灯影贺年人。”描写的是拜年的场景。隔着篱笆,左邻右舍灯影摇曳,说明拜年的时间特别早,在天亮之前。我国北方某些地区的人们至今保留着大年初一一早五、六点就开始拜年的习俗,可见此风俗古已有之。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拜年结束后,一直到杭州三茅观的晨钟悠悠传来,西窗才见晨光破晓。新年就这样到来了,而词人不知不觉间又度过了一个春秋,鬓边无缘无故又添几丝白发。
“慵对客,缓开门。”过年本是亲朋往来最稠密的时刻,而姜夔此时却懒于招待客人,开门应酬也比别家晚,此处透露出一种略显疲惫的中年人的状态。
“梅花闲伴老来身。”承接上两句,略有叹老嗟卑的感慨,但“梅花闲伴”四字更透露出,诗人的懒于应酬更多是自甘寂寞、超尘脱俗,与“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隐士林逋有同样清雅的志趣与爱好。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娇纵的小儿女尚在学写字的年龄,争着抢着要写春联,却连门神郁垒和神荼的名字都写不真确。此处宕开一笔,跳出自身情感,转向心境之外的人、事,把世间小儿女的情态描摹得生趣盎然,于超凡脱俗的诗境中平添一缕人间烟火气。
这首词细细品来,滋味丰富而淳厚。它既有节庆的喜悦,又有岁月蹉跎的无奈,有自甘寂寞的清旷,又有安享天伦的快乐。它是诗人深沉而复杂的心境,于无声处酝酿着时光的醇酒。
作者简介:常迎春,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知名杂志社编辑,著有《藏在名句里的诗词密码》《丰子恺漫画古诗文》等畅销书。
编辑/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