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依法铲除涉疫谣言生存土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2 16:20

“德尔塔奥密克戎共循环”“北京自来水阳了”“由于疫情原因快递业1月8日停业”……一段时间以来,涉疫网络谣言四起。近日,中央网信办通报涉疫谣言典型案例,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从严查处发布谣言的账号主体。(1月12日《法治日报》)

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三年疫情,与疫情相关的信息最引公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受到谣言的蛊惑,这就给了各种涉疫网络谣言以可乘之机。而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算没有此次疫情,很多人的生活已经高度“网络化”,网络谣言就是网络治理的难点、堵点。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发声,就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等乱象,一些谣言得到快速传播。

疫情衍生的各种谣言,充斥网络,带来了次生灾害。比如在疫情早期,有病毒预防知识的谣言、有政府防控措施的谣言等。而到了现在,疫情防控出现重大调整,新冠“乙类乙管”,诸如“德尔塔奥密克戎共循环”“一景区6名阳康游客心衰死亡”等涉疫谣言又四处传播。这些谣言误导公众,带偏了抗疫节奏,还可能由此造成误信者的财产损失甚至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扰乱疫情防控大局。

网络涉疫谣言不断,有的谣言背后隐藏的是黑心的商家,希望借助谣言浑水摸鱼、趁火打劫。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一些造谣者发布的内容下方或留言评论区,都会有广告插入,造谣者靠引流赚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形形色色的谣言,要依法惩治造谣者,也要根据谣言的危害性、造谣者是否存在主观故意等来对造谣者予以不同的处罚。遏制谣言也要防扩大化,不少公众在焦虑情绪的裹挟下,对一些谣言进行转发、评价,对此也要多一些包容与理解,而不能随意拿出惩治之剑予以惩戒。

网络涉疫谣言满天飞,也与公众科学素养和辨识能力欠佳有很大关系。而这样的现象并非自今日始,网络上健康谣言传播,早已存在,只是此次疫情影响下,让已有的“谣言之河”变得更加丰沛、泛滥。

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要能及时公布疫情动态,发布权威信息,对一些不实信息进行及时的辟谣,要引导公众科学应对此次疫情,不传谣、不信谣。比如一些地方就搭设了辟谣平台,及时梳理近期热传的谣言,并附上专家、权威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一些网络平台,也开辟了辟谣专区。相关部门要能加强对涉疫谣言的打击力度,网络平台也要尽好管理责任,要能提升网络谣言精准治理能力,及时阻断谣言的传播。

要像遏制疫情一样遏制“谣言病毒”,像对待病毒一样对涉疫网络谣言进行“扑杀”。需要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相关部门要做好科普工作,还要建立健全遏制谣言的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通过打治结合、标本兼治,形成治理合力,这样才能让公众戴好防范“谣言病毒”的口罩,才有利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也能从根本上对“谣言病毒”斩草除根,用法治给网络舆论环境“消毒”,铲除网络谣言生存土壤。

文/戴先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根除“黑公关”滋生土壤,营造企业营商清朗网络环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北青快评 | 整治网络谣言需要唱好“三部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4
北青快评 | 不能让网红大V沦为谣言的“放大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3
北青快评 | 遏制网络谣言不妨多些刑法思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北青快评 | 应为“云算命”设置多道防火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2
北青快评 | “造谣幼师投喂幼儿避孕药”,必须得到严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0
北青快评|说新冠感染是“小号艾滋”,这个谣言太狠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涉疫网络谣言屡禁不绝危害大 专家提出:网络平台可建谣言联合惩戒机制
法治日报 2023-0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