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人民币汇率有底气回归合理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3 16:32

人民币汇率升或降,是央行关切也备受市场关注,更攸关民众切身利益。2022年最后一天,人民币汇率以升值收尾。这也是人民币汇率的完美“收官”--人民币汇率从稳到贬再到稳,即从“6时代”到“7时代”再回归“6时代”,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还是挺大的。据1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年初的6.37附近,贬值至12月下旬的6.97附近,累计贬值约8.6%,为近年来最大年度跌幅。同时期美元指数上涨约8.7%,略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表明强势美元是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因素。

人民币汇率贬值,市场一片哗然。既有机构唱空人民币汇率的陈词滥调,也有人担忧央行能否稳住人民币汇率,更有人担心人民币会越来越不值钱。当然,也有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助于提振企业出口。但不管机构和市场如何喧嚣,央行的判断始终是有能力将人民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区间,或者说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2022年人民币汇率虽然一波三折,但事实证明央行的判断是准确和笃定的。

2023年,回归“6时代”的人民币汇率会继续企稳并回归合理区间。一方面,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内部风险基本出清。从2022年人民币汇率的两次贬值看,无论是2022年4月中到5月中旬的第一波下跌(最低跌破6.8),还是8月中到10月末的第二波下跌周期(9月跌破7.0这一整数大关),均和疫情的多点散发和局部爆发密切相关。至于消费动力疲弱,房地产市场萧索,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当然也包括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缺乏信心,都离不开疫情的负面传导。在此情势下,人民币汇率因疫而贬也符合市场逻辑。新的一年,随着“乙类乙管”的措施的实施,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民生的疫情风险减趋出清,不会再现2022年因疫而贬的周期。

另一方面,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外部因素在好转。2022年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外部因素有二:一是乌克兰危机,二是美国通胀传导全球导致各大货币纷纷贬值,此外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多轮次粗暴加息形成强势美元。从去年人民币贬值的时间线看,也和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时间节点以及美国通胀及美联储加息的节凑基本同步。

随着乌克兰危机长期化,特别是美西方对俄全面金融制裁效应减弱,也降低了乌克兰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随着美国加息,美国通胀率在2022年年底稍降,预计2023年一季度美国加息周期结束。美国通胀降下来,美联储加息幅度和频次降低,强势美元不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全球主要货币贬值压力减少。随着美联储释放出“由鹰转鸽”的信心,人民币汇率去年年底已经开始回温重回“6时代”。

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来的利好信号,和去年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形成政策增量叠加存量的系统性利好,使得2023年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这是2023年人民币汇率有底气回归合理区间的关键原因。

全球各大机构对2023年全球经济预测不太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的展望报告中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由先前预测的2.9%下调至2.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将增长2.2%,低于2022年的3.1%。这些机构认为美西方存在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但是疫情风险解除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或维持在5%-5.5%的中速区间。

即使2022年中国经济下行,强势美元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但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形势下,中国不仅没有出现资本外流,反而吸引了大量外资。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7.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6%,折合1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这也意味着,即使面临强势美元,全球资本也对中国投下信任票,彰显全球资本对中国和人民币的信心。

美联储或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降息,美国将由强转弱。加之中国经济稳步进入复苏通道,乐观的市场情绪感染下,人民币汇率下半年将步入升值态势。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2022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人民币权重由此前10.92%上调至12.28%,这也凸显人民币的全球竞争力,意味着相对强势--稳步升值且汇率维持在合理区间的人民币汇率,对全球市场都是好消息。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