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一次新冠病毒,不久的将来会二次感染吗?感染后出现哪些症状,要去医院吗?25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教授作了题为《应对奥密克戎,我们能做什么?》的演讲。
在他看来,在此次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市民二次感染的概率很低,希望大家不要焦虑,同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居家症状监测方面,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气急、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如果只是上呼吸道症状,则只需居家,以避免占用医疗资源。
3个月内不易二次感染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钟鸣是首位奔赴武汉抗疫的上海医学专家,被誉为“最早逆行者”。这三年,他始终身处重症患者救治的前线。“目前,在上海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是BA.5和BF.7。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变异株没有本质区别,主要引发的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钟鸣告诉观众,“感染BA.4、BA.5和BF.7后,绝大多数人会在7—9天后完全康复。”
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一个人如果感染过德尔塔变异株,他仍可能感染奥密克戎;如果他感染过德尔塔并接种了疫苗,感染奥密克戎的概率就会降低。“在奥密克戎家族中,二次感染的概率也会低于不同变异株的二次感染。在这个奥密克戎流行期,市民二次感染的概率很低。”
对于这个预判,钟鸣作了进一步分析:感染奥密克戎后的未来3—6个月,人体内的中和抗体将一直存在,所以保守估计,市民“阳过”后3个月内,是不会二次感染的。如果他接种过疫苗,疫苗诱发的免疫还会与自然免疫叠加产生“混合免疫”,进一步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阳过”后就不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因为“未来3—6个月内不易感染”也是有反例的,目前的一个“世界纪录”,是有人感染后第20天出现二次感染。
高风险人群要做好症状监测
此次上海科普大讲坛吸引了众多网民线上提问,很多问题集中在感染后如何应对。钟鸣告诉大家,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头痛以及味觉、嗅觉丧失都属于上呼吸道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不需要去医院。比较罕见的症状有腹泻、皮疹、结膜炎,但出现这些症状也是正常的。
居家监测要拉响警报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比如气急和胸闷)、失语、意识混乱。这些症状表明,病毒可能已入侵肺部,患者应尽快就医。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群体,自己和家人尤其要注意这些症状,包括“老年人沉默性缺氧”。家里可以买一个指尖血氧仪,正常值为96%以上,如果低于95%,肺部就可能有问题;很多老年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偏低,如果低于平时的测量值,就要考虑去医院。
在基础疾病中,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和高血压、老慢支、自身免疫性疾病、BMI(身体质量指数)大于35的病态肥胖以及做过化疗的肿瘤患者、做过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都属于感染新冠后易转为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要做好症状监测,及时就医。
对于大多数感染者来说,居家休息一周左右就能康复。钟鸣提醒大家,要适当多喝水,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多休息并保持心情舒畅,吃不下饭菜就不要勉强,待康复后再补充营养。
家人感染后,室内消毒可用60%—90%浓度的乙醇溶液,效果很好。“有些人说,喝酒可以预防新冠。那就要喝60度以上的高度酒,而且要持续地喝。”钟鸣表示,“因此,喝酒预防新冠是很难实现的。”
文/俞陶然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