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神舟十五号瞄准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在此之前,邓清明是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现役首批航天员。其间,他先后入选了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备份乘组,遗憾的是最终都止步发射塔,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近25年来,邓清明一次次重新归零调整自己,“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
“经历多次备份,对于人的意志而言是极大的考验。航天员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代表着一种精神。”11月28日,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母亲生前的心愿就是看着儿子飞天梦圆,“多年来,大哥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心愿,这也是他坚持的动力之一,我相信发射之日她一定会带着祝福注视着这一切”。
失之交臂
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不到32岁的邓清明,凭借十多年的歼击机飞行经验,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
星河浩渺,逐梦之路漫长而艰辛。2010年,邓清明被选进了强化训练队,成为神舟九号的备份航天员,时年44岁。所谓“备份”,与“主份”相对,但训练的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都是相同的。训练过程中,航天员必须始终保持优异的成绩、最佳的状态,才能进入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梯队。这一次,邓清明没能被选中。他在地面陪着太空中的战友走完了全部程序,直到他们安全归航,备份的任务才最终完成。
2013年,我国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邓清明又是备份,以微乎其微的差距无缘飞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止步于发射塔前,与梦想擦肩而过”。那一年,他47岁,内心较前一次更为黯然。
当年年底体检,他被查出肾脏里有一颗小结石,这对普通人来说不用在意,但对于航天员而言却是不容忽视的瑕疵。“在失重状态下,就怕它游离出来影响任务,我当时很坚定地要做手术,不能因为一颗小结石影响了我的梦想。”邓清明第一次手术时,结石没有完全取出来,医生在他的肾脏里埋了一根管子,尿血了一个多月,第二次手术后结石才被完全取出,“那一刻,我的梦想又点燃了”。
但在航天员大队,几位老战友的梦想却熄灭在了第二年春天。2014年,我国5名航天员因超过了自身的黄金飞行期而停航停训。其中,陈全曾和邓清明一样,是神九、神十的备份。两人话别时,陈全的鼓励让邓清明十分感动:“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接下来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邓清明再次归零待命,努力备战。但在发射前夕,他接到的依然是备份通知。那一年,邓清明50岁,已经是老兵了。
母亲的心愿
这是他坚持多年的动力之一
今年11月28日,56岁的邓清明终于圆梦。当他作为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一员正式亮相时,虽面有沟壑,但仍旧英姿飒爽。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看到新闻后百感交集,“这几十年来,他吃了很多苦,为了不给家人增添负担,向来报喜不报忧”。李清华说,大哥身上最打动自己的品质是为了梦想永不放弃,坚持努力拼搏。“经历了多次备份,受挫后又重新归零调整自己,对于人的意志而言是很大的考验。航天员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代表着一种精神。”
邓清明飞天梦圆,李清华感到最为安慰的是,终于得以告慰亡母。1998年,邓清明刚成为航天员时,李清华陪着母亲到北京探望大哥,母亲感慨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儿子飞天。“几年后她抱憾离世。发射之日,我相信她一定会带着祝福注视着这一切。”李清华说,大哥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心愿,相信这是他坚持多年的动力之一。
当确定入选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时,邓清明表示,自己的内心十分平静,想得更多的是珍惜机会,扎实训练,不辱使命,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乘组放心的人。“近些年我们经常聊起心境上的转变,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越发把航天员事业看作他的使命与本分,不考虑那么多身外之物,心境便会更加平静和开阔。”李清华提起母亲,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总是教育他们吃亏不要紧,不要顾着功名利禄,凡事看淡一点。
农村孩子能吃苦
离心机里训练强度大 身体僵硬手一直抖
邓清明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东陂村,是家中长子。李清华告诉南都记者,小时候家里贫困,大哥很能吃苦,干活时总挑重活累活干。“当时他在黄陂中学读书,回家要走13公里路,到家后就去砍柴。后来我妈觉得他太辛苦,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高三那年,邓清明赶上空军招飞,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决定试试,最终被成功录取。离乡那天,村里的一众老小自发来送他。
当了十几年飞行员后,邓清明离开空军部队,成为一名航天员。天空与太空,一字之差,对人的要求却是天壤之别。
据《解放军报》报道,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训练时,航天员需要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训练中五官被挤压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外飞,胸部极度压抑,呼吸非常困难,手臂抬不起来。训练时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就可以立即按动红钮,请求暂停。邓清明这样描述训练强度:“身体僵硬,手一直抖。想去吃个饭,夹起的菜,抖着抖着就掉在了地上。”
在神十一最具挑战的33天模拟验证试验中,他和队友陈冬住进了20多平米的密闭舱内,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灯一直开着,机器的震动与噪声环绕不歇,不能出去,不能洗澡,只能吃航天食品。“有一天晚上,耳塞掉了,我醒了。”在持续的轰鸣声中,他愣了一会,有一点不知今夕是何夕的茫然,下床捡起耳塞,继续睡了过去。
“这么些年,就是这样过来的。”邓清明笑了笑,“我们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能吃苦的”。
女儿的英雄
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邓清明之女邓满琪出生于1991年。长大后,邓满琪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了航天人,先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代职,2013年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任助理工程师,成了与父亲并肩而行的战友。
在节目中回忆起陪伴父亲走过的路时,她曾说起,印象最深的是初三那年神舟六号发射,当时在天上的两名航天员的子女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场面特别壮观。“我心理落差特别大,情绪低落地走出教学楼,正好碰到了爸爸,他问我怎么了,然后我就哭了。爸爸说,下次还有机会,你好好准备中考,而我认真备战神七任务,让我们共同奋斗。”
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之后,邓满琪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我看到你染过的头发里面暗藏的白发,为你在这一岗位默默奋斗的这20年而心疼。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11月29日,邓清明朝着发射塔更进一步。
出征之前,邓清明和战友们仍在反复练习,“上下机械臂的水下操作,要盲操作,我在水下练了六次,后面三次已经累了,练了三个多小时,但那是我执行任务前的最后一次水下训练,我更加娴熟一些,对于完成任务来讲是有好处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他充满信心。
邓清明终于披甲出征,直上浩瀚苍穹。
文/韦娟明 侯婧婧 付冰洁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