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疫情管控有法可依,具体管控范围需科学评估“必要性”
新京报 2022-11-29 09:37

确定封控范围是以存在较高风险作为总的准则,需要疾控部门根据情况做科学判断。

11月28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2086例。

在当日的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7场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社会面病例数持续高位增加,快速增长势头有所遏制,但疫情发展仍处于较快增长时期。

对于北京市民而言,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仍要面临不同程度的疫情管控。徐和建在发布会上还表示,全市要进一步提高精准防控水平,依法分区分级分类开展防控工作。各区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好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开展分区分级分类精准防控,把握防控工作要求,结合各区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并不断完善优化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精准的防控工作,做到“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引导好”。

具体到社区、村来说,什么情况下进行楼宇管控、何时进行全小区封闭、管控范围的大小谁来界定,这些问题是否有法可依?11月28日,新京报记者对话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林鸿潮,就上述情况下要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解读。

居家办公中的林鸿潮

社区居委会“打通最后一公里”,协助政府落实管控

新京报:新冠病毒肺炎属于哪类公共突发卫生事件?我们应该依据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对待?

林鸿潮:传染病属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新冠肺炎在2020年从武汉暴发以后,国家卫健委就把它列为乙类传染病,后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按照甲类来进行管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乙类甲管”,到目前仍然是按照这个标准在管理。

新京报:我们采取的包括居家隔离、高风险区域管控等措施,是基于哪些法律法规?

林鸿潮:跟传染病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以及2003年非典之后国务院紧急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各地方也有自己的法规和规章,比如说在北京,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新出台的《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综合这些法律法规,防控措施有这么几类:能力动员类、危险源控制类、救治和援助类,最后还有物资和秩序保障类,隔离管控措施是归到危险源控制这一类范畴的。

新京报:针对新冠疫情的控制,街道以及社区居委会有哪些法定的职责?

林鸿潮:街道、乡镇、村居(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主要是协助、落实政府的应急措施。《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得比较详细,乡镇和街道属于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平时需要进行风险排查、应急准备,例如组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应急物资等等。另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组织辖区人员实施健康监测,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组织测核酸。此外,乡镇和街道还有对各种法律法规和公共卫生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职责,以及及时回应居民诉求的职责。

而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它要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居委会主要是组织好社区范围内的“群防群治”工作,信息传递,告知、解读宣传、对本社区信息上报,包括对本社区一些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排查,发现异常情况报告,以及协助落实社区范围内的保障性工作。如果政府要采取人员分类管理措施、健康监测措施的话,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有协助落实的义务。

新京报:对于群众个人来说,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应该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林鸿潮:首先是有做好自我防护、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及时报告的义务。此外,所居住地的村委会、居委会在落实政府对群众的分类管理措施、健康监测义务,那个人就有协助配合这些措施的义务。另外还有一点,居民个人接受流调、监测的时候有如实说明的义务,进京返京后、行程涉及高风险点位后有及时报备的义务。

结合危险源具体情况,管控范围可适度扩大

新京报:政府应该如何保证实施封管控措施的时候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林鸿潮: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包括基层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协助落实的应急措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要跟疫情防控的需要相匹配,要严格在法律范围内来履行职责。

特别是基层采取这些措施,是协助落实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要严格在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决定的措施范围内来实施,不走样不变形。

此外,要保证老百姓的救济渠道畅通,最典型的是12345,要有一个很便捷的渠道,随时在疫情防控过程当中让居民能够反馈,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

新京报:相关规定中提到“不得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这条该作何解读?

林鸿潮:我刚提到防控措施其中一类是控制危险源,我们日常所讲的隔离是对人,也就是人被感染以后,可能成为传染源,其活动比较频繁的空间也成了危险源,所以我们要采取隔离封控的措施。

至于范围多大,要根据“必要性”,原则上是管控封控一个楼栋、甚至一个单元。当然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传播路径还不明确的、或者已经发生了社区扩散的时候,经过专业人员的严格评估,可能会适度扩大管控的范围。

因为不同感染者活动的范围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只是居住场所、工作场所,有些感染者比较复杂一点,他去过的地方很多。比如一个小区里,如果是物业管理人员,或者是社区管理人员感染,那么各个楼栋各个单元他都去过,他的路径就比较复杂。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一定要符合必要性。

总之,确定封控范围是以存在较高风险作为总的准则,需要疾控部门根据情况做科学判断。

文/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李想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法律专家: 坚持用法律思维指导抗疫
北京日报 2022-11-30
法律专家林鸿潮:确定封控范围以存在相对较高风险为准则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1-29
法律专家:街道乡镇可组织核酸检测 村居委会组织好社区范围内的群防群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9
北京密云新增6例感染者 均为隔离管控人员 新增风险点位公布
北京发布 2022-11-06
因阳性病例漏管失控 四川凉山多人被通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08
贵州遵义今日起对中心城区实施静默管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10
北京石景山区最新封管控区范围公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8
无接触式送药、“流动”全科诊室“双管齐下” 为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居民解决用药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