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举行纪念《海淀报》创刊30周年暨《海淀融媒增质增效行动计划》发布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计划到2025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将跻身全国区级融媒体中心头部阵营,以“北京海淀”官方账号为龙头,打造5个粉丝量超过百万级的媒体账号;培育3到5个粉丝量100万以上的媒体人账号。源源不断生产有口碑、有流量的现象级产品,力争孵化一批有产业发展潜力的IP型产品。
《海淀报》于1992年9月25日创刊,是北京市创办最早的区级党报。活动现场,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海淀报》总编辑肖丹表示,30年来,《海淀报》始终高举“党报姓党”的鲜明旗帜,坚守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生动展现了海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担当之责创造了光荣的办报历史,用智慧之光形成了独特的办报经验,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
近年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着力打造“报、台、网、端、微”一体化融媒体平台,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广泛应用前沿科技,建立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跃上主流价值传播的“新风口”,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领跑首都、领先全国。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海淀区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正式发布《海淀融媒增质增效行动计划》,阐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四梁八柱”。
据介绍,在技术驱动上,依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硬核资源,打造自主可控的“Made In 海淀算法”。上线AI虚拟主播、AI数据搜集分析、新闻传播与分析等,在多个应用场景和客户端使用。“我们只负责创作和研发,辅助性工作就交给AI机器人。”佟志伟说。
在平台建设上,大兴“开门办端”之风,通过报端融合、台端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进群入圈”,让辖区为民、为企服务功能“进群入圈”,通过大力运营推广,为全区每个社区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字孪生社区”;“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通过“一个学习平台、二条运营路径、三支人才队伍、四项内容计划、五个供稿中心”的运营思路,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学习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在队伍培养上,实施“工作室成长工程”,打破部门、人员、专业、技术等界限,鼓励业务骨干自组团队、自创品牌,成立工作室、办好网红号,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将采编人员的注意力聚焦到创新内容上,聚焦到扩大融媒传播力、影响力上。
在阵地拓展上,以融入全区各单位新闻采编播发业务为入口,做好“最后一公里”引导与服务。未来三年内,融媒分中心矩阵网络将覆盖全区半数街镇和委办局。分中心深耕社区不断发挥社区信息枢纽功能,通过搭建《居民议事厅》、《居民有话说》等平台,直接为居民解难题,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用户开发方面,计划到2025年,跻身全国区级融媒体中心头部阵营,以“北京海淀”官方账号为龙头,打造5个粉丝量超过百万级的媒体账号;培育3到5个粉丝量100万以上的媒体人账号。源源不断生产有口碑、有流量的现象级产品,力争孵化一批有产业发展潜力的IP型产品。
“今天我们定义的,是一个全新的融媒体中心:一个没有记者的采访中心、一个记者遍布全区的融媒体中心、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融媒体中心、一个以依托数字孪生社区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的融媒体中心。”佟志伟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