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年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诺奖得主莱维特:顶科论坛是一个“播种”平台
解放日报 2022-11-01 07:31

11月,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在上海开幕。这一汇聚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国际科学大奖得主的论坛,已在上海连续举办4届。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顶尖科学家过去两年选择线上参会。而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连续4年赴上海参加论坛,第五届论坛也会亲临现场,他就是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

这位计算生物学家为何如此看重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除了参加论坛,他来上海还做了哪些事?最近,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莱维特。陪同他接受采访的有妻子苏珊、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教授。

跨界研讨

在莱维特看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是中国的一项创新之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全球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论坛,像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那样集聚几十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沃尔夫奖等国际科学大奖得主,让他们在一个会场里发表演讲,并进行跨学科交流。

“我参加过德国的林道诺贝尔奖得主大会,这个大会每年邀请几十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奖得主参加。但是没有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农业专家等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参会,所以比较狭窄。”莱维特说。

因此,只有5年历史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已显露出后来居上之势。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农业等众多学科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集聚一堂,就科学界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跨界研讨。“我每次参加这个论坛,都觉得很有收获,打开了视野。”莱维特告诉记者,“对中国和世界来说,举办这个论坛体现了中国对科学的重视、向世界开放的态度。”

科学论坛之外

过去5年,莱维特每年来上海访问6个月左右,疫情期间也是如此。作为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名誉院长,他除了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还经常与复旦团队探讨科学问题。“一个令人惊叹的实验室已在复旦张江校区建成,那里5年前还只是一个体育馆,现在有最先进的冷冻电子显微镜集群、自主研发的OPUS系列软件等先进软硬件设备,供科研团队研究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这位诺奖得主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复旦团队“白手起家”的赞赏。

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都是生物学的前沿领域,两者结合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动态过程和生物学功能,计算生物学还可利用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究生命奥秘。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将这两个前沿领域结合在一起,正在打造药物设计全链条开发能力。

令人欣喜的是,复旦团队已自主研发出“OPUS折叠”等多个软件工具,它们能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OPUS系列软件与实验测定相结合,就能精准分析候选新药分子作用于人体内蛋白质的机理,为原创新药问世奠定基础。

上课就像“播种”

作为复旦客座教师,莱维特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做讲座。在复旦,有一门名为“定量生物物理学前沿导论”的课程,它向生物、物理、化学、药学、数学、计算机等多个理科专业开放,感兴趣的本科生都可选修。作为这个交叉学科的先驱,莱维特多次为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做讲座。在他看来,“给本科生上课就像播种,会让他们对定量生物物理学产生兴趣”。

他也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看作“播种”的平台。“论坛期间,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在镜头前不能展示幻灯片,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脱稿演讲,好在效果很不错,我与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心得。”莱维特回忆道,“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还让我在哔哩哔哩上与网友互动,这非常有趣,因为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喜欢这个网络媒体。你不能期待他们每个人都看科研论文,但可以通过网络让他们与科学家交流,了解科学家的生活状态。”

作为诺奖得主,莱维特觉得自己有责任成为“科学界的发言人”,告诉世界特别是年轻人:科研会给人类带来福利,科学家的生活充满精彩。

文/俞陶然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落幕 “中国声音”在国际主流科学界愈发清晰
解放日报 2024-10-28
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落幕,与会者感觉很有价值:“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国际科学派对”
解放日报 2023-11-09
2023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发:5位获奖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解放日报 2023-11-07
从无到有,从“溢出”到“出圈”: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智慧在此碰撞迸发
解放日报 2023-11-06
300余位全球“最强大脑”齐聚上海 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即将举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30
多位诺奖得主出席大湾区科学论坛主论坛:大湾区协同创新 未来有更大想象空间
南方日报 2023-05-22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浦江科学大师讲坛首讲
中国新闻网 2022-11-17
科学家论坛彰显中国影响力
经济日报 2022-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