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高尚的、精致的、独到的”出版要求,人民美术出版社持续推进新时代美育出版创新,策划并组织出版了《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系列教材。10月13日,“《文物之美》新书发布会暨人美美育之声系列活动”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举行。
整套教材共20册,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周伟指出,人美社始终致力于国家级美术教材的研发和出版,《文物之美》是“教育的人美”战略在新美育时代的创新体现,也是继人美社出版《美少年》杂志和全国第一套《美育》教材后的又一精品力作。《文物之美》聚焦重要文物,从审美视角出发,将文物之美与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相融合,在探寻文物之美的同时,探寻中华文明智慧之美。
发布会上,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滢介绍了《文物之美》的项目背景和编写特色。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凝结先辈智慧,闪耀着万丈光芒。为帮助中小学生从审美的视角赏析文物,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编写团队按照周伟社长提出的六大原则进行编写,即以审美为主线,以探索为出发点,以艺术品为标准,以文物群为对象,以“文物+”作为融合方式,以博物馆为根据地。
审美是本套教材区别于同类出版物的特色之一,《文物之美》着力从审美角度描绘文物特色,挖掘文物价值,将文物之美与中华历史文化相融合,让青少年从文物中感受美、探索美、创造美,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突出探索,以话题为线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是《文物之美》的又一特色。除单件文物外,将在时间、技艺、工艺等方面有传承或联系的文物,以文物群的方式集中讲述,让青少年在文物的世界中既知树木又见森林。
为确保文物知来路、明去处、有地可寻、有据可查,人民美术出版社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编写团队,包括国内20余家博物馆的专家,以及文物、美育、出版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李滢表示,在新美育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升青少年美学素养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物之美》以“文物+”作为融合创新的方式,通过文物+生活、文物+科技、文物+学科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深入挖掘文物与学生生活的广泛联系,这是本套教材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所在。《文物之美》责任编辑高云在现场展示了手绘思维导图,分享了编辑花絮。
作为老师进行美育教学的好教材,《文物之美》更是青少年寻美之路上的好伙伴。活动现场,人美美育学堂教师张素敏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人美美育学堂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文物之美》二年级上册中《呆萌陶鹰鼎》一文,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泥塑陶鹰鼎。孩子们的作品或笨拙、或憨厚、或可爱,充满着自己对中华文物的独特理解。
据悉,为配合《文物之美》新书问世,人民美术出版社融媒体中心在“人美”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每周一件文物”栏目,以长图、音视频等形式介绍《文物之美》中的重点内容,让中华文物走进千家万户,让文化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