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疫情和供应链瓶颈等影响,在欧中企仍保持快速发展。
9月30日,欧盟中国商会与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联合发布商会年度旗舰报告《携手并进,共铸未来——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
报告称,中欧经贸关系在量和质上都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和欧盟贸易额首次超过8000亿美元,双向投资保持稳步增长,达到2700亿美元。今年1-8月,欧盟在中国投资同比增长123.7%。中欧贸易结构也实现优化,在航空航天、生物、光伏和电子领域都有突出的增长。
受中欧市场及经济增长反弹推动,中企在欧盟市场发展展现韧性,超七成受访企业反馈2021年息税前收入和2020年基本持平或增长,其中约三成受访企业报告收入“显著增加”。预计2021年在欧中企整体营业额达1630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约8.4%。 但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整体评价连续第三年下行。
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徐海峰表示,中欧量质齐的合作成果来之不易,企业是推进经贸关系发展的“生力军”,欧洲对中企海外布局和投资目的地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中企看好欧洲市场
工业制品是推动中欧双边贸易增长的核心动力,中欧工业领域互补合作进一步加深。中国长期是欧洲工业品进口第一大来源国,近年来高价值工业产品增长明显。2021年欧盟进口工业制品需求达1.46万亿欧元,同比增长19%。其中中国工业品出口欧盟占欧盟工业品进口需求的31%,相较2020年上升1个百分点左右,2022年上半年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2.5%。中国是欧盟工业品出口第三大市场,2021年欧盟共出口工业制品1.78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占比10.8%,与2020年持平。2022年上半年该占比保持在约10%。
2021年,在中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宅经济”增长的推动下,机械和车辆以及杂项制成品的双向贸易有了显著增长。在这两类商品中,欧盟从中国的进口分别增长了26%和24%,出口增长分别为10%和25%。另外,截至2022年3月1日,即《中国-欧盟地理标志协议》签署一周年之际,共有244个地理标志产品得到了相互承认和保护。在2022年第一季度,茶叶、啤酒、苹果、奶酪和乳制品的贸易往来分别增加了54%、21%、69%和56%。
中国和欧盟的贸易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在2021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制成品中,高科技产品占38%,高于2017年的34%。其中包括九个子类别,例如航空航天、计算机和办公机器、电子-电信、制药、科学仪器、电气机械、化学、非电气机械和军备。
在投资领域,截至2020年底,中国投资者在欧盟设立了2800家企业,覆盖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中企投资广泛流向绿色、数字等关键领域。其中绿地投资占比逐渐升高,且私营企业逐渐成为投资主体。调研发现,约80%受访企业考虑未来一年继续开展对欧投资,其中多数企业拟采取拓展策略延伸产业链布局。
报告显示,在欧中企对今年盈利前景乐观。40%受访企业预计2022年息税前收入将“略增”或“显著增加”,近半受访企业预计收入与2021年基本持平。在欧中企对双边经贸关系长期前景保持乐观。2022年调查显示,70%受访单位认为中欧经贸伙伴关系依旧牢固,高于2021年的60%。
中国企业也为欧洲就业市场和技术创新持续带来贡献。2021年,中企所雇佣员工中来自欧盟国家的占比突破80%,比2020年上升3个百分点。近半受访企业有意2022年招聘欧方员工,较2021年30%有较大提升。
报告为促中欧发展合作提近百项建议
报告称,今年以来,欧洲能源价格波动、通胀水平高位运行、全球供应链扰乱等外部因素,预计仍将对中企在欧增长带来挑战。超80%受访企业认为过去一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在欧展业造成负面影响;54%受访企业认为所处行业供应链及配套有所恶化,供应链和价格不稳定带来压力。
为促进中欧发展与合作,报告提出覆盖12大关键领域的近百项具体建议。
报告呼吁中欧增强互信,保持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应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滞胀风险;双方还应进一步挖掘中欧双边贸易增长潜力,积极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共同挖掘服务贸易、绿色和数字等新兴产业合作潜力。
报告提出,欧方应维护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消除单边经贸工具负面影响,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为中企营造更平等政策环境。
报告说,中欧可携手建设绿色经济,建议欧盟保证新能源项目公平准入环境,推进中欧研发旗舰项目,加强绿色新兴技术研发合作,并为中企在欧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政策支持。双方还可加强碳市场合作,围绕碳定价交换意见,进一步发展双方碳交易体系。
在数字领域,报告建议欧盟与中国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和跨境研发;敦促欧盟消减以网络安全为由的市场壁垒,减少对中国厂商歧视性待遇;建议欧盟与中方携手促进开放、有序、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推动网络安全标准及认证等领域的合作及互通互认。(高雅)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