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持续获得保险公司大股东等相关方的认可。近期,中国平安获大股东董事增持H股股票,同时,在港股上市的中国财险获摩根大通增持。此外,友邦保险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正在持续推进中。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保险股走势的核心因素是行业发展的基本面。前两年,保险行业发展经历了较深转型,人身险持续推动保险回归保障;财产险深入推进车险改革,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已有两年。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放缓,但其发展质量有望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其配置价值。
友邦保险已耗资167亿港元回购
9月23日,友邦保险回购该公司股份257.3万股,这是该公司今年9月份的第16次回购。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3月21日至9月23日,友邦保险合计已经回购2.12亿股,累计回购金额166.59亿港元。
今年3月份,友邦保险公布了1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计划在未来3年通过公开市场回购公司普通股,向公司股东返还100亿美元的资本。“此次股份回购代表过去所积累的资本超出公司需要,资本返还计划会提升股东回报,同时让友邦保险保留财务实力。”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表示。
香港联交所9月22日消息,中国平安的大股东董事、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兼中国区CEO杨小平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中国平安10万股H股股票,每股均价43港元,涉资约430万港元。正大集团为中国平安单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6.8%。截至今年8月26日,中国平安完成了去年8月份发布的回购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回购该公司A股股份约1.03亿股,总计耗资约50亿元。
此外,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9月19日,摩根大通增持中国财险720.23万股H股,每股价格8.7174港元,总金额约6278.57万港元。增持后,其最新持股比例为6.07%。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博士邱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持续回购或者大股东增持等举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维护投资者对保险公司股价的市场信心;二是近两年来保险公司估值持续下跌,已相对便宜。
“股票回购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目前保险行业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全球经济走弱的背景下,资金对风险的偏好愈发谨慎,保险业有望成为金融机构大资金的避风港。”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回购股票、险企大股东等相关方增持股份,既体现了保险公司股价被低估,也体现了相关方对险企基本面以及未来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
行业基本面逐渐好转
保险公司回购与相关方增持股份的行动背后,是近两年上市险企股价的持续下跌。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指数跌幅达到39%,位于跌幅榜第二位;2022年年初至9月26日收盘,该指数跌幅达到15.72%。
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助理刘寸心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近两年上市险企股价低迷,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及对未来的预期受到一定影响,购买保险的意愿下降;另一方面,保险消费群体在发生变化,保险行业发展模式也在从人海战术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行业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
在邱剑看来,保险公司业绩增长不佳、宏观经济环境承压及保险行业处于转型发展的阵痛之中,是近两年保险股股价低迷的三大主要原因。从当前行业发展的基本面看,我国保险业正从以前的较高增长行业转变为中等增长行业,未来行业增长或将逐渐放缓,但转型之后的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其配置价值也将逐渐增强。
刘岩认为,前两年上市险企股价低迷与市场风格有关,资金整体偏好高成长、高景气板块,而对金融板块兴趣较低。当前,保险行业基本面正在逐渐好转,未来有望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鼓励,行业增长有望缓步上行。
对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多家研究机构认为积极因素较多。例如,广发证券研报认为,寿险业有望迎来拐点,期待2023年开门红期间的预售情况。目前,居民储蓄意愿较高,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下,保险产品的相对竞争力提升,储蓄类保险产品销售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同时,保险营销员人均产能大幅提升,有望弥补营销员规模的下滑。财产险业全年保费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且考虑大灾的预期减弱有望推动财险行业赔付率下降,全年业绩可期。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人身险行业以渠道转型为安全垫护航险企价值增长,财产险行业的车险和非车险业务都有望贡献增量空间。从资产端看,短期权益市场波动趋于收敛,长期利率有望抬升,险企投资收益有望好转,同时,险企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匹配度,发挥巨量资金的长期优势,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