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如火如荼 “夜文化”值得期待
光明日报 2022-07-21 12:00

据报道,“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试营业一个多月以来,观众已超过两万,进入暑期后人数更是持续攀升。无独有偶,6月1日以来,成都图书馆实行超长延时服务,成为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该馆每天下午5点后进馆的人数一路递增,从最开始的600余人增加到超过1500人。

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夜场火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夜间巨大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折射出这种文化需求还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在当下的城市生活中,“夜经济”早就如火如荼,人们在夜间的物质消费需求很容易获得实现。与“夜经济”相比,“夜文化”的培育明显滞后,人们除了在家看看电视、收听广播,偶尔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去剧院看场音乐会之外,夜间的文化生活选项依然相对匮乏。

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大多数人都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夜间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在进入工业化、城市化时代之后,人们的活跃时间大大延长。在许多大中城市里,从当日18时到23时,大多数人都保持着高度活跃的状态。即使从当日23时到次日清晨,一些大中城市也仍然保持着不休不眠的状态。面对这段大幅扩展的夜间生活时间,如何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夜间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安排好人们的夜间文化生活,已经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探索解决的课题。

博物馆、图书馆、实体书店、电影院、剧院等文化机构,应该在构建城市“夜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公立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都实行普通的作息制度,文化服务的供需双方很容易出现时间上的错位——在文化场馆开门运营的时段,人们都在上班,没有时间光顾;等到人们有时间,又想来看书、看画、看展览了,文化场馆早已“铁将军把门”。

文化场馆延时服务甚至提供24小时服务,当然对构建城市“夜文化”大有禆益。不过,也有一些文化场馆发现,单纯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并不能吸引太多的市民。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夜间的文化活动有着更高的要求。以阅读为例,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在图书馆里简单的静态阅读,其吸引力可能远不如躺在家里沙发上看电视。所以,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除了延长开放时间之外,还应该升级服务质量,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在推动市民阅读的拓宽和深化、专业化和精细化,联结作者、出版人、读者等文化群体,优化城市的公共文化生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图书信息浩如烟海,其分类、遴选、推荐、适配、导读都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手段,往往需要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才能胜任。作者、出版人、策展人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也需要常规性的场所和渠道,读者之间也需要广泛深入的交流。这些重要的城市文化功能,都可以由公共图书馆和实体书店等文化机构来承担和提供。这种更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也提高城市“夜文化”的质量。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都很容易调动积极性,共同推动“夜经济”的发展。但“夜文化”可能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显著经济效益。对于文化场所来说,发展“夜文化”可能还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管理运营难度。因此,发展“夜文化”,还要求政府治理、企业运营、社会文化、个体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的转变,如此才能实现各种资源的动员、调度和配置。其中,理念观念的转变尤其重要。

应该看到,因势利导推动“夜文化”的构建、拓展和深化,不但有益于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还有助于涵养出一座城市独特的品格、个性和气质,成为培育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无论从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发育来看,还是从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来看,培育独特的城市文化、凝聚具有广泛共识的城市精神,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和赛场。

文/封寿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解锁公共图书馆“新玩法”
中国青年报 2025-01-21
24小时图书馆点亮城市文化之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9
西城区40场文化活动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8
成都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启延时服务
华西都市报 2024-08-02
坚持守正创新 推进文化惠民
光明日报 2024-08-02
《走遍中国》,发现藏在身边的《中国最美文化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0
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华丽上演 上海汽车文化节如火如荼
解放日报 2024-05-04
共度图书馆奇妙夜!24组亲子家庭夜探朝阳区图书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