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如何利用暑假“弯道超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7-20 19:25

暑假到来,网络上的“鸡娃”视频把一些家长忽悠得忐忑不安。一个多月的假期确实应该好好利用,用好了也真能“弯道超车”,只不过,“刷题”做法早已过时,当今时代“学霸”养成需要有新的学习观念。今天我们就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和家长支几招儿。

第1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朱凌云

“双减”后的暑假,中小学生不用奔波于校外培训班了。但是,不少家长仍然焦虑,他们既担心假期不补文化课,开学后会被别的孩子甩下,也不清楚怎样安排才能让孩子过一个充实的暑假。其实,在这一个多月里,孩子会拥有较多自主安排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此时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的良好契机。所以,暑假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补多少文化课,而是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孩子能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方法策略,合理利用时间,高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即使没有家长监管,也能自觉、自愿地学习。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自律,磨蹭拖延的毛病很难改变。实际上,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难。在此,给家长推荐三种方法:

第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将比较大的目标分解成每天可以达到的小目标,避免学习任务过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要对孩子每天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信心。

第二,强化时间管理意识。家长要指导孩子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这个过程的目的不是指责孩子浪费了多少时间,而是帮助孩子反思自己的每一天是如何过的,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改进时间使用效率,提升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比如针对电子产品,家长要引导孩子尝试使用延迟满足、寻找替代品、自我暗示等方法来抵御诱惑,逐渐体验自律带来的成就感。

第三,做出示范,为孩子营造具有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读书、运动、谈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孩子会对父母更加认可和佩服。渐渐地,父母专注、坚持、严谨的良好品质便会传递给孩子。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品质,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其培养过程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与“刷题”和“报班”相比,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相对缓慢和潜在,但作用更加牢固和持久,更有利于孩子理解学习的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此,家长也要有定力,利用暑期这一有利时机,重视打牢孩子学习的“地基”,关注那些受益终身的好品质,这才是实现“弯道超车”最重要的法宝。

此外,充分利用家庭活动开展非正式学习也很必要。很多家长似乎更关注孩子在学校或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情况,但实际上,家务劳动、亲子聊天、外出参观等都是宝贵的学习契机。这些家庭活动既能帮助孩子通过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家庭事务的责任意识,又能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和思考的动力,感受到书本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可谓一举多得。家长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无论是漫画还是经典名著,通过对书籍内容的讨论,提出具有不同视角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表达,同样可以训练思维,启迪智慧。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设计丰富有趣的家庭活动,如种花、饲养小动物、制作美食、讨论热点话题等,在活动中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当小老师,将自己学会的技能用于指导或帮助家人。这种非正式学习虽然不同于听课、写作业、考试,但本质上也是一种学习,不仅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更有利于建立自信心,提升孩子追求成就的动力。家庭活动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展,使孩子在一种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信息、提升技能、发展情感、完善人格。

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够利用好暑期生活,让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得益彰,体验快乐的亲子互动与和谐有序的家庭生活,这也是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帮助孩子积极适应“双减”政策的有效策略。

第2招 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日进一寸”

北京八中教师、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王雪涛

中小学生在暑假实现“弯道超车”,需要一个重要的“引擎”,那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梁启超先生平生最服膺曾国藩的这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同学们谨记: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经历。日后成效几何,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还不是时候。应安住当下,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梁任公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学习不能急于事功,要循序渐进,先把事情做好,一如既往地认真,有始有终地坚持,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勤劳自励,困知勉行,与时光“死扛”,不用地老天荒,就能守得云开。

知识漏洞如“管涌”,同学们要利用暑假的宝贵时间,“地毯式”排查漏洞。“管涌”是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冒水涌砂现象,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处理,否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险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学习方面,优先安排的学习任务应是查漏补缺,努力弥补学习“断面”,以利今后的精进。“补漏”宜统筹安排,阶段明确,重点突破,以优化促完善。

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是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因而追求真知需要审问、慎思、明辨,在此基础上做到博观约取,以简驭繁。这不是靠一味刷题的“战术”能实现的,必须开动脑筋,主动出击。我们可以借鉴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苏轼是典型的“学霸”,但在成为“学霸”之前,他着实下过一番“笨”功夫。苏轼“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每一本书要读上好几遍,每一遍都只带着一个主题去探求。这样,化整为零,熟读精思,日积月累,形成系统。同学们假期读《论语》就可以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例如,“仁”在《论语》中出现109次,“君子”出现107次,“礼”出现74次……这些词语,是《论语》中的重要概念。阅读时可以把它们作为主题词,重新“组织”《论语》中与这些主题词有关的语句,弄清这些概念内涵、外延,理解其意义、影响,尤其注意联系现实,了解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孔门第一要义是“学”,同学们可以围绕着“学”字,整理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从施教者角度出发,关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从受教者角度出发,关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途径……此外,还可整理《论语》中涉及的关系词,如:仁与礼、义与利、教与学、学与思、言与行、文与质、知与行……尝试结合《论语》具体内容,理清每一组关系词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做如上内容的整理时,同学们可以借助网络,开启“互联网+”学习的模式,让学习更高效。

假期里,希望同学们充分重视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按照老师要求,日进一寸,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第3招 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探究式学习能力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 庞晓东

如何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这是家长和孩子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探究式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或调查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这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于培育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些教育理念,都将会在今后的“考卷”中具体体现。因此,即使从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出发,参加社会实践也非常重要,是实现“弯道超车”的一种有效途径。至于如何参与,我给家长和孩子提几个建议。

开展社会调查。孩子们可以三五好友组成调查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设计一项社会调查小项目,通过实地探寻、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相对深入地去了解探究一个人物、一个问题、一件事情、一个地方、一种现象等。然后,把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进行分享交流。比如: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报名的方式参加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六部委正在开展的“202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更好地展示调查成果。

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一个研究问题,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案分步骤进行,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小课题研究一般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需要一定研究方法的学习准备。小课题研究往往从提出一个“好问题”开始,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研究任务。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主要是培养探究精神和学习研究方法。就小课题研究而言,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兴趣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后,孩子们也可以参加一些面向学生的竞赛活动,在更大的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比如,参加中国科协主办的“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开展研学活动。首都北京有非常丰富的研学资源,孩子们可以有计划地走进科技馆、科学中心、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等自然科学类场馆,参加各类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可以参加中国科技馆组织开展的“定制科技馆之旅”“展厅探索空间”“华夏科技学堂”等品牌教育活动和“火星探索者——创意设计”主题夏令营等暑期专项活动。喜欢人文历史的孩子,也可以到历史类、艺术类博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等场馆参观研学,从某个领域、某个历史时期出发,了解社会百态、历史文化。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章,投给报刊、杂志、网站,也会有满满的收获和成就感。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利用暑期参加这类活动,可以体验和感受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幸福。

第4招 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完美蜕变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区级骨干体育教师 冯兆龙

近年来,青少年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去年底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更是将体育中考总分增至70分,鼓励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暑假到来,孩子们终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磨炼意志品质,培养抗挫能力。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同学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夏天气温较高,同学们可以选择早晨或者傍晚进行锻炼,理想的运动时间为进餐后两小时左右。锻炼时要注意周边环境,避免磕碰受伤。运动中补水以常温水为宜,避免太冷太热损伤肠胃,而且,要“少量多次”,采用“小口慢饮”的方式,单次补水以100毫升为宜,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加大补水的频次,天气炎热可控制为15至20分钟补充一次。运动前拉伸、运动后放松,是体育锻炼的必要环节,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锻炼时一定要有安全意识,客观评价自己的身体状况,如遇心悸、盗汗等异常反应,应马上停止。

第二,科学性原则。科学的体育锻炼包括柔韧练习、有氧练习、力量练习等。柔韧练习包括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建议每周进行5至7次锻炼,每次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相结合,共计6至8个动作,每个动作30至40秒,强度为肌肉有拉紧感为宜,拉伸时注意动作力度和幅度的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拉伸肌肉损伤。有氧练习每次锻炼时间不低于60分钟,强度为中等,可利用自测心率的方法,控制好练习强度,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20至160次。有氧练习最好每天坚持,同学们可以从慢跑、登山、骑自行车、游泳、健身操、足球、篮球、排球、有氧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中选择。力量练习尽量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或者利用弹力带和家庭常见的物品辅助练习,包括俯卧撑、跪姿俯卧撑、仰卧起坐、跳台阶、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进行2至4组,每组练习8至10次,强度不宜过大。

运动后,要想让身体尽快消除疲劳,除了拉伸放松来调节,也要注重运动后的饮食,最好补充大量水分和含有维生素B、C的食物,如果汁、香蕉、橘子、葡萄、西瓜等。同时,还要注意蛋白质和碱性食物的补充,如新鲜蔬菜、乳制品、瘦肉、鱼、蛋等。

心动不如行动。利用假期好好锻炼,开学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实现了完美蜕变。

第5招 用好电子产品助力学习发展爱好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 张天雨

暑假里该不该让孩子动电子产品?对此,很多家长觉得十分矛盾,因为网上学习离不开电子产品,但用多了电子产品又怕孩子沉迷游戏或者影响视力。实际上,当今的孩子们是“屏幕前”长大的一代,“堵”并非好办法,应该因势利导促进他们用电子产品学习,例如利用手机软件,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手机应用里有种类繁多的教育软件,各学科的App或免费小程序,比如有的英语学习小程序就收录了各版本、各年级的单词,家长可以选择相应版本,让孩子进行听力训练或者背单词。语文作文也有相应的App,家长可以将孩子作文拍照上传,软件能够自动检查错字、规范标点符号,纠正文章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现在,各类视频平台上都有关于学习的短视频,画面生动有趣,配音诙谐幽默,分剥离析把一个个知识点讲得明白透彻。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观看一些这类视频,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历史纪录片、名人演讲,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也能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说话的技巧”。

适当的游戏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身份建构的机会,其中的模拟场景,可以让孩子从医生、厨师、工匠、农民等不同角色中学习专业知识,解锁专业技能。此外,经营类游戏中包含大量成本计算,追求合理的投入与产出的最佳经营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外的思考。

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家长要加强监督,通过协商的方式设定一些限制手段,避免孩子偷梁换柱。家长要持续检查孩子的学习成果,比如从对应的手机软件中找出几个例题,对孩子进行“闭卷考核”,根据结果给予奖惩。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事前充分协商并对规则达成一致。

假期是孩子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时期,正确运用电子产品不仅能顺应信息时代的大潮,还能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北京疾控:中小学生寒假健康提示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01-21
中国体育彩票杯北京市中小学生田径冠军赛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开启暑假生活
新华社 2023-07-14
北京百万中小学生明起开启“超长”暑假!来看假期作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07
让优质午休成为中小学生标配
光明日报 2023-03-21
北京疾控提醒:中小学生暑假健康提示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07-21
教育部发布2022年暑假中小学生和幼儿护眼要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7-07
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启暑假模式——如何让暑假过得快乐有意义
中国教育报 2022-07-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