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如何?面临哪些压力?“期中考”之后,中国经济如何再发力?
7月15日,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22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多位专家深入解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要推动国家基建项目全面开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二季度以来,进出口、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都呈现“5月份开始企稳、6月份进入扩张区间”的特征,二季度经济呈现恢复性表现。
谈到当前经济面临的难点,张燕生表示,当前经济恢复性增长的第一个难点就是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前期,上海、深圳、北京几个一线城市都受到疫情较大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月份开始逐渐恢复,但目前还没有企稳。上半年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如仓储、物流、餐饮、旅游、航空等到目前为止还未摆脱困境。房地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恢复,也还面临着相当难度。
张燕生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风险,主要是国际的风险。当前全球面临高通胀压力,6月份,美国通胀率达到9.1%,欧元区达到8.6%,主要国家通胀率都达到8%至9%左右,如果反通胀压力加大,全球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衰退,因此通胀和反通胀的力度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影响较大。此外,斯里兰卡经济危机、全球粮食和能源危机、俄乌冲突等也会给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下半年还会有很多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要继续稳住经济、稳住增长。”张燕生建议,下半年的政策要有三方面着力点:一是统筹科学防疫和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推动复工;二是推动国家基建项目全面开工;三是精准施策,针对稳消费出台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虽有外贸订单流出,但越印要追赶中国并非易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上半年中国外贸有一系列亮点:一般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表明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竞争力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贸易增速高于整体,国际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民营企业日益成为外贸主力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贸易新业态高速增长,对整体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等。
他表示,上半年中国外贸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取得9.4%的增长,其中6月当月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均创月度新高,这给下半年稳外贸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及下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挑战,张建平认为,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全球市场,对需求产生收缩性影响。世贸组织日前也将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从4.8%下调到3%左右。因此,外贸企业需密切跟踪市场变化,用好自贸试验区等红利。
他表示,虽然中国部分外贸订单确实存在向越南、印度转移的现象,但“越南制造”附加值有限,印度则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要追赶上中国并非易事。
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给市场更加积极的预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2.5%,在超预期因素影响情况下相当不易。虽然增速下降,但仍能实现正增长,说明经济大盘稳住了、站住脚了。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10.4%。白景明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GDP增速。经济受冲击影响较大、消费增长变慢之时,投资增速补充了拉动经济的空位。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白景明说,扣除物价因素,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亮点。即便在经济低增长年份,依然保持这一趋势,说明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基本的特征并没有变。
减税降费的同时,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87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农林水支出10383亿元,增长11%;交通运输支出6355亿元,增长12%。白景明说,这对投资的支撑相当大。
自6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的车购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新政实施首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刺激之下,市场已有起色。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数据显示,6月1日至26日,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长37%。
包括车购税政策在内,白景明分析,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拉动消费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30%,超过国外。
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白景明说,我国经济还会稳步增长,内需还有释放潜力。其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给市场更加积极的预期。
上半年汇率灵活助释放压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今年上半年,在美联储紧缩、俄乌冲突风险外溢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人民币汇率出现宽幅震荡行情,外资连续减持人民币金融资产。但迄今为止,中国外汇市场初步经受了考验,彰显了韧性。
2022年3月中旬以来,出现上述三大超预期冲击,触发了人民币汇率急跌行情,最低跌破6.80,但5月中旬以来止跌企稳,围绕6.70上下波动;上半年美元指数上涨9.1%,人民币中间价下跌5.0%。
管涛预计,2022年,由于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双向波动走势。
上半年,利差收敛甚至倒挂叠加其他因素的影响,触发了外资连续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管涛指出,外资减持不影响国际收支和外汇收支基本平衡,外资减持也不影响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再创新高。
管涛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末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分布情况显示,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达2.88%,环比上升0.09个百分点,虽然外资在减持人民币资产,但减持规模非常小,环比减持规模下降,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份额增加,这没有影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管涛认为,中国不怕外资流出。很多贸易逆差的国家,如果外资流出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出现,但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管涛指出,这波外资持仓回撤测试了中国金融韧性,有助于增强中国稳慎推进金融开放的决心,也有助于提振外国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开放的信心。只要中国继续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推动金融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推动制度型金融开放,人民币金融资产在全球仍会具有重要的配置价值。
尽快稳定楼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超出预期,但仍表现出一定韧性,5、6月份多项楼市核心数据跌幅收窄或止跌。他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从负循环向正循环转变,下半年市场有望恢复。如果没有外部意外的冲击,房地产市场或在三季度开始恢复,四季度一些指标可以转正。从空间上来看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回暖。
倪鹏飞认为,靠房地产行业自身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因此需要外力的帮助。他建议,采取四项果断措施,尽快稳定楼市。
第一,保证下半年经济可持续恢复和增长,千方百计保持复工复产。房地产稳定首先需要宏观经济和外部环境保持稳定。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化解房地产风险。他建议,暂缓执行贷款集中度“三道红线”,加大开发并购贷款的力度,支持国内债务的延期。此外,考虑建立纾困基金,对一些困难的企业实施有附加条件的金融救助。
第三,调整调控政策,发挥一、二线城市的风向标作用。过去房地产调控的一些行政指标,比如房价涨跌幅等区间应适当放宽,这样一、二线城市可以率先回暖,带动整个楼市预期改善。
第四,实施新市民的住房安居工程,并与化解房地产库存结合起来。一方面新市民需要可以负担得起的住房,另一方面开发企业有意愿降价出售积压库存。政府可参与其中,促进两者结合。
中国有持续稳住物价的底气和能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指出,当前全球通胀高企。与之不同,中国刚刚披露的年中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展现了产业韧性和市场潜力。中国稳住物价也为更好稳住经济大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中国物价能够保持温和增长,是宏观经济治理难得的绩效。”她表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回落。此外,上游和下游价格变化的剪刀差在6月份缩小到4个百分点以内,说明上下游价格运行的协调性也在逐步增强。
在郭丽岩看来,中国稳物价的成绩来之不易,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基础能源的保供稳价;二是对粮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的重点保障。
郭丽岩指出,中国在保证重点民生商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方面已积累了一整套机制,在产供储销全链条应对突发事件冲击的预案和应急处置方面已比较完善。“因此,即便当前全球通胀高企,展望全年,中国也没有出现全面通胀的基础。”她说。(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