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十字街头》和《福寿全》,舞台演出逐步恢复后,导演黄盈接连有两部话剧登台国家大剧院。一个致敬经典电影,一部讲述另类相声史,不同的时空场景,却同样有“上帝视角”的加入——即时拍摄。疫情反反复复,《福寿全》甚至前后经历四次退票,但当剧中搭伙卖艺的伙伴平躺在舞台上,用最接地气的讨论化解生存之苦与生命之痛时,传递的又何尝不是戏剧人对过往两年多来的一种释然。
此次《福寿全》的演出用一波三折都不足以形容过程的艰难,而在多次退票又更换演出地点之后,合成时技术上的繁复更是叠加式的。看过戏的人都知道,舞台上,被称作“上帝视角”的空中摄像机俯拍舞台,借助即时拍摄技术和现场切换,同步完成拍摄与呈现。黄盈说,“合成之所以费工夫,是因为这不是简单地增加了多媒体,不是只有一台机器一根线一镜到底,现场会有剪辑部门,拍摄的素材进入剪辑台,要与现场表演进行并制,同时与老纪录片进行剪辑。而现场的灯光,既要保证现场观众的观看,还要考虑到影像的需求。因此我们大量的时间是在修正灯光,即时拍摄相当于在舞台上多了个部门,灯光要考虑投影和现场,两边兼顾,寻找平衡点。”
近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个戏剧界状态低迷,黄盈说,“疫情时排练演出不能如期,但受影响的又何止是戏剧领域,比如餐饮业,从产业规模、就业群体等角度,有太多比戏剧界受影响更大的行业。所以不该只是埋怨,要积极更要直面。疫情让我们可以慢下来,我们习惯了的工作习惯也借机发生了改变。这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创作不像以前了,过去是按照进剧场的日子倒着推,20到40天就上台了。而这段时间则是把案头期拉长了,这个阶段的工作恰恰是不能面对面也能完成的。基本上可以做到进排练场前,案头工作就先让自己满意,而不是到了排练厅现攒。以往那种推门就进排练场的方式,不仅满是遗憾,也不见得能演得长久。”
身为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黄盈身上有市场历练的痕迹,同时又不失教师的沉稳,“确实是疫情让我们放慢,回过头去看,过去我们太急了,火速集结、火速演出、火速变现。《福寿全》我们做了超过20万字的案头,写剧本甚至是以几年为单位,即便是已经完成了舞美设计后,剧本又改了一稿。”
《福寿全》一变再变的过程中,有观众坚持到第三次退票时,第四次售票就没有再买,这也让黄盈又多了一分思考。“当下疫情反反复复,在心情不是特别通畅的前提下,让大家进剧场更得有足够的理由,只有自己尽量周全了,复工时,戏剧人该发声的时候,我们才有底气。”
眼下,黄盈手头又有一个关于孔圣人的剧本在案头工作中,虽然剧名还没定,但想做到既尊重史实,又能让超凡的孔夫子生动一点。“很多年,孔夫子更像是一个塑像泥胎,而不是活人了,但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