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校长毕业典礼和毕业生分享三点关于“守护”的思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4 18:57

微信图片_20220624185145.png

6月23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在西土城路校区举行。今年有3417名本科生、3461名研究生毕业,该校校长徐坤在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上提出了三个关于“守护”的思考,他说:我作为师长由衷地为你们感到欣慰和高兴。前段时间,我们与新一轮突发疫情“不期而遇”,正是这次“相遇”,打乱了既定的计划和节奏,也让此时此刻毕业的你们注定与众不同。这段时间,你们会有思考,会有感悟,也会有遗憾,但我相信更多的还是对新的生活的美好期盼,这些过往经历终将会化作你们人生成长的难忘记忆。

——这份与众不同,首先是来自一种“来之不易”。新一轮疫情袭来之时,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些“严格要求”,采取了一些“紧急举措”,从常态化管理到封闭式管控,从坚持不进不出到允许离校返乡,学校将工作的方案推演了一次又一次,将你们的需求研究了一遍又一遍,为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最暖的温度全面构筑起校园安全屏障,全力守护好师生生命健康。在这里,我想向大家通报几组北邮人战疫“行动力数据”。4月底至今,学校共开展校内全员核酸检测36轮,采样431800人次,为织紧织密师生健康监测网奠定了坚实基础;“5·18”校园应急事件当天,为满足在校学生就餐需求,学校772名后勤保障人员齐上阵,4小时内制作晚餐近12000份,驻校教师齐动员,开展送餐上门服务。记得当晚有位后勤餐饮员工说:“为了能让孩子们安心吃上热饭菜,我们做到几点都值得。”虽然从最后结果看,应急事件是“虚惊一场”,但学校却经历了一次“实战检验”。在这次“实战检验”中,众志成城的北邮人经受住了考验、展现出了担当,让静默管理的校园里充满了涌动的暖流。允许离校返乡以来,学校统筹协调各方力量,6小时内连夜搭建上线行李邮寄预约系统和返乡闭环管理信息登记系统;收寄行李包裹15277件,完成车辆转运407次,“点对点”送站学生近7000人;辅导员24小时“站岗”不断线,平均每日联系学生100余人;“校地联络员”“打包员”“楼长”“车长”…一个个新的角色出现在同学们的身边,全校上下始终用贴心的关爱和暖心的陪伴守护着大家的毕业之行和返乡之路。

当前,在全校上下的理解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北邮人共克时艰,收获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零感染”防控答卷。这份答卷里,有疫情防控防线筑就的来之不易、有校园安全稳定局面的来之不易、有教育教学进度保障的来之不易、有毕业就业工作成绩的来之不易、更有共克时艰暖心氛围的来之不易。这五大“来之不易”成果我们要倍加珍惜,慎终如始,用心守护校园平安,用情护航事业发展。借此机会,我要向所有为“阻疫情、保发展”付出努力、作出贡献的师生员工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大家辛苦了!

——这份与众不同,更是来自一种“依依不舍”。毕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屏幕前的你们,曾经一定对毕业有过各种各样的美好设计。你们一定希望有热闹的聚会、有盛大的仪式、有难忘的主楼合影、有亲朋的幸福陪伴,或许还应该与小伙伴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但是很遗憾,这些曾经的“任务清单”都变为了如今的“过往心愿”。想起朝夕相处的室友和传道授业的恩师;想起座无虚席的自习室和活力四射的运动场;想起时光广场的斑斓花语和图书馆前的银杏暖黄;想起新食堂的夜宵桌和超市旁的麻辣烫;想起晚归时宿管阿姨们的“问候语”和睡醒后疫情防控通的“提示音”…这段属于你们的青葱岁月,是多么的难以忘怀、依依不舍。借此机会,我要向大家说的是:“同学们,你们舍不得这里,这里更舍不得你们。”学校承诺,对于不能现场参与今天毕业典礼的同学,母校将永远为你们保留现场参加毕业典礼的机会!母校将永远守护着你们、等待着你们,欢迎你们再次回到校园,重温这难忘时光!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在学校67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在每一次重大考验面前,“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人总是怀着对国家和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一次次坚定的“守护”,尽责担当、勇毅前行,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曾经,你们满怀憧憬,作为身边同学中的佼佼者来到北邮求学;如今,你们踌躇满志,作为复兴伟业中的建设者走向新的舞台。在经历过校园学习生活之后,我相信你们的知识系统会更加全面,综合能力会更加提升,思想认识会更加成熟。但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和“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校训内涵将会成为“守护”你们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且历久弥新,为你们走出校园大学、走向社会“大学”或迈上更高的学习阶段保驾护航、增添动力。

在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之际,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关于“守护”的思考。

首先,希望同学们守护好“国之大者、强国有我”的人生情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成就人生价值。回顾你们在校的这几年,我们共同经历与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时刻: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共同唱响“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的奋进乐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们携手共赴“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的抗疫征程;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并肩喊出“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2022年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抗击新一轮局部疫情,我们齐心发出“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

同学们,情怀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更是一种生命的温度。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强国有我”,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看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在国家利益一边,就是要看关键时刻能不能做出利国利民之择。希望大家能够将个人梦融入民族梦之中,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在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其次,希望同学们守护好“勤学善思、创新笃行”的人生追求。“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此背景下,“本领”成为价值贡献的核心要素,“创新”成为突破藩篱的尖锐利器,“实干”成为实现梦想的不二途径。

同学们,追求是一种人生的目标,更是一种奋进的导向。学历只是代表过去,能力才能代表未来。希望大家深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重视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努力将自身所学与国家所需相结合,不断巩固专业知识、不断强化一流意识、不断拓宽学习领域、不断延展认知边界,要勇于承担“0到1”的原始创新、要勇于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要敢于捧起“烫山芋”、要敢于啃咬“硬骨头”,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多更实更好的原创贡献,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最后,希望同学们守护好“开放包容、修身律己”的人生品德。“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大学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式,但真正的大学永远是进行时。离开校园这座“象牙塔”,你们会遇到更多形形色色之人、接触更多大大小小之事,这期间“顺心”与“逆境”必然会相互交织、“挫折”与“成长”始终是相辅相成,这既历练着你们的人生阅历,也考验着你们的生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树人成才、做人做事,修德修身是关键、容人容事是基础,而人的品德与胸襟就好比树之根、水之源,只有不断严以修身律己、不断涵养宽阔胸怀,其人方能成其才,其才方能得其所。

同学们,品德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更是一种处世的原则。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希望大家要培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品行,要练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的风骨,要修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面对复杂局面,能坚守正道、践行正义,面对世俗诱惑,能保持定力、筑牢底线,面对美好岁月,能学会分享、感恩前行,以大气养大德,以大德成大业,用你们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同学们!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我们有幸共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画卷之中,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希望你们不安小成、不图小利,要成大器、立远功。期待你们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图绘出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谱写下属于全体北邮人的奋进新篇!

同学们!今天是一个让人眷恋的日子,我们曾相识于金秋,现离别于盛夏。过往,母校默默“守护”着你们的平安与成长;未来,期待你们以更大的力度“守护”着家国的骄傲与荣光。“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转眼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让我们再见不负遇见、遇见仍是少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