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永续 生生不息——这座为“人民”而生的艺术殿堂七十岁了
新华社 2022-06-12 10:28

《雷雨》《我们的荆轲》《哈姆雷特》《日出》《天下第一楼》……11日晚,一场以“向戏剧致敬”为名的纪念演出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上演。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吴刚、丁志诚、徐帆、陈小艺、龚丽君等艺术家带领青年演员演绎了众多经典和优秀剧目片段。

致敬戏剧,致敬观众,致敬迎来70岁生日的这座剧院。

XxjrxxC007001_20220612_CBMFN0A004.jpg

1952年,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用一场历时42小时的谈话,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蓝图:要建立一座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风格的专业话剧院。

同年6月12日,史家胡同56号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建立。

七十载,一挥间。这座以“人民”命名的剧院,用真挚和赤诚为人民画像立传。这座以艺术筑基的殿堂,用精品和经典见证新中国话剧事业的辉煌。

话剧《龙须沟》剧照

“北京人艺70年来植根人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这里最重要、最高效的创作方法。”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说,“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是北京人艺永远追求的目标。从建院之初的下厂下乡,到现在的深入社区,最鲜活的创作、最生动的表演始终来自生活,来自人民。

见证云集八方食客的老字号兴衰史的《天下第一楼》、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京城百姓生存状态的《玩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的《社区居委会》……几十年来,北京人艺以人民为中心,说百姓听得懂的话,讲大众看得懂的事,关注现实、扎根生活,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从1956年9月24日,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出》开始,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走进剧场,与这座建筑、这家剧院共同成长。

1959年5月21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公演郭沫若创作的五幕历史剧《蔡文姬》。魏王曹操(刁光覃饰)有意使蔡文姬(朱琳饰)与董祀(蓝天野饰)结为夫妇  新华社记者 林慧 摄

坚持弘扬正道 成就人生价值

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苏民、林兆华、于是之、刁光覃、舒绣文、田冲、朱琳、童超、英若诚、郑榕、蓝天野、朱旭……70年来北京人艺群星闪耀,一代代艺术家在这里奉献着艺术生命。

几天前,“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艺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永远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话剧舞台,享年95岁。《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蓝天野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先生一路走好!”“致敬永远的蓝老!”人们纷纷表达哀思与怀念,感慨老一辈艺术家带着“戏比天大”的敬畏之心,以深厚的艺术造诣、精湛的表演水平、广博的见识学养、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赋予舞台生命与灵魂。

“戏比天大”,北京人艺的排练厅里写着这样四个字。“有人问我,戏真的比天大吗?我说戏没有天大,但走进人艺的后台,走进人艺的排练厅,戏就是比天大的。”冯远征说。

“戏比天大,是对于事业的一份责任和敬仰,是对我们人艺人在岗位上的精神指引与行为准则。”北京人艺青年导演、演员闫锐说。

老一辈艺术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人艺精神,薪火相传。

2004年7月21日晚,话剧《雷雨》彩排演出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  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守正创新 开拓文艺新境界

对于北京人艺来说,“大幕拉开才是真的”。

《龙须沟》沧桑巨变、《蔡文姬》源远流长、《雷雨》动人心魄、《茶馆》众生百象、《天下第一楼》百味人生……一部部剧目长演不衰,串联起一幅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画卷。每一部作品的打磨,一个个鲜活角色的塑造,成就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

北京人艺建院之初,就有郭沫若、老舍、曹禺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剧作家的经典作品孕育滋养,而剧院也正是以排演他们的剧作而著名。

1991年12月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历史剧《李白》在北京上演,演员濮存昕扮演李白  新华社记者 杨飞 摄

戏剧是属于世界人类的文化瑰宝,多年来,北京人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从《茶馆》首度走出国门展现“东方舞台的奇迹”,到《知己》《李白》《我们的荆轲》《我爱桃花》等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剧目交替赴海外巡演,越来越多的精品剧目走向世界,成为中国话剧传播的使者。在首都剧场,《推销员之死》《哗变》《洋麻将》等一批外国经典剧目持续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舞台精品在这里融合碰撞,交流对话。

“从建院到现在,北京人艺一直在开拓创新,所以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冯远征说。

一曲彰显戏曲美学,充满写意诗化的“胡歌绝唱”,让话剧民族化探索进入新境界;一束唤醒中国先锋戏剧的“绝对信号”,引领了中国实验戏剧风潮。

2007年11月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首都剧场演出话剧《白鹿原》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 摄

此外,剧院硬件建设也取得质的飞跃。2012年,集创作、制作为一体的北京人艺艺术创作中心投入使用;2015年,菊隐剧场落成揭幕;2021年,历经10年筹划、两年半施工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正式建成运营……

时光流转,这座以“人民”命名的剧院,于舞台方寸间耕耘,于岁月沉淀中收获。

北京人艺用三百多部作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与舞台下几代观众共同见证时代变迁。它既是中国话剧的艺术殿堂,也是观众心中熟悉和亲切的家。

从史家胡同的一方小院,到拔地而起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时间铭记了这座艺术殿堂灿烂辉煌的过往,空间见证了这座剧院历久弥新的成长。

从创始者欧阳山尊等人开始,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实践、开拓创新,更把艺德修养作为永恒追求,共同缔造了为“人民”而生的艺术殿堂。

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涂铭 杨淑君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9月9日早读 | 你不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9
第17届夏季残奥会在巴黎闭幕
新华社 2024-09-09
习近平同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会谈
新华社 2024-07-10
大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中,人伤车损谁来“担责”?
新华社 2024-07-02
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会谈
新华社 2024-06-28
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会谈
新华社 2024-06-24
习近平同巴林国王哈马德会谈
新华社 2024-05-31
习近平同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会谈
新华社 2024-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