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禽肉价格持续走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5月国际禽肉价格飙升,环比涨幅达5.5%。2022年以来,国际禽肉价格连续3个月上涨,3~5月份的环比涨幅分别为5.6%、3.8%、5.5%。FAO称,国际禽肉价格将国际肉类价格指数推升至122.0点,环比上涨0.5%,创历史新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饲料成本增加,禽流感在多国肆虐,是导致国际禽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也加剧了这种趋势。“从基本面情况来看,国际禽肉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上涨幅度可能不会太大。”她说。
浙商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孟维肖认为,虽然国际禽肉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影响不会太大,因为首先我国禽肉自给率高,供给量充足;其次,我国禽肉进口来源丰富,且进口供给充裕。
为何连续三个月上涨
FAO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禽肉市场,美国、巴西和欧盟是主要的供给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美国豆粕、玉米价格已上涨了近9%和25%。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4月,美国鸡肉生产的饲料成本比1月份增加14.0%。在巴西,该国一季度鸡肉生产的饲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提高到77%,比2021年增加14个百分点,使总生产成本提高17%以上。
张莉认为,禽流感在全球多国肆虐,导致禽肉产量下降,也是推高国际禽肉价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美国已经影响了近3800万只禽类。为努力阻止禽流感传播,美国农民被迫实施大规模扑杀工作。USDA的数据显示,4月,美国禽肉产量环比下降11.6%。法国农业部也称,该国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禽流感危机。年初至今,该国1200多万只禽类已被扑杀。
孟维肖则认为,乌克兰地区供应链的持续中断是导致国际禽肉价格走高的主因。“在直接层面,该地区禽肉出口有所减少。在间接层面,乌克兰局势导致禽肉生产饲料主要成分玉米、豆粕价格走高。一般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七成左右,禽肉养殖成本因此不断走高。”他说。
国际农业咨询和研究公司Gira的数据显示,乌克兰是全球第八大禽肉出口国,占全球贸易量的近2.2%,其主要出口市场为中东北非地区。Gira肉类主管克拉克斯顿(Rupert Claxton)表示,受生产和运输影响,从4月开始,乌克兰对外出口家禽已颇为困难。
孟维肖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全球多国对于禽肉的需求正有所增加,“一方面原因在于,欧美多国的餐饮业逐渐开放,推升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原因在于,禽肉本来就是上述多国主要的肉类消费品种”。
USDA的数据显示,禽肉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肉类细分品种,消费量是牛肉和猪肉的2.73和1.31倍。英国家禽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禽肉占英国食用肉类消费的近50%,该国每年饲养10亿只家禽。
专家:仍有上行空间
孟维肖表示,未来禽肉价格走势将取决于流动性和基本面两项因素。“短期来看,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正趋向于鹰派,部分资金将从国际金融市场上撤回,这将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有所降温。中长期来看,价格走势仍将回归基本面。在供应链没有完全修复之际,国际禽肉价格仍有上行空间。”他说。
同时,他认为国际禽肉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影响不会太大。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贵荣4月19日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发表的文章中称,一季度,全国禽肉产量为557万吨。另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3月,我国累计进口禽肉约15.28万吨。
张莉认为:“从生产端来看,受疫情、乌克兰局势、通货膨胀加剧等因素影响,饲料、能源价格仍有上涨可能性,进而推升禽肉生产成本。同时,禽流感频发,亦使供应的不稳定性增加。从消费端来看,5月以后欧美肉类消费进入旺季。”她说,在上述背景下,国际禽肉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可能幅度不会太大。
动物饲料制造商集团FEFA预计,今年欧盟的禽肉饲料产量将进一步萎缩,或将同比下降3%。美国食品企业荷美尔食品警告称,从第三季度开始,该公司旗下Jennie-O品牌的火鸡产品将出现巨大的供应缺口。
此外,张莉还提醒,政策因素也将反映到短期的市场价格上。“如果某个国家出台了禽肉出口禁令,取消进口关税等,短期内也会引发关联市场的价格波动。”她说。
对于国际禽肉价格走高带来何种影响,张莉认为,第一个效应是,有可能引发与上游豆粕、玉米价格同时上涨的联动效应,“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是推升禽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因。禽肉价格上涨后,将刺激生产商扩大生产,又将反过来增加对饲料的需求,进而推动饲料价格上行”。
“其次,肉类产品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禽肉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牛羊肉、猪肉等其他产品的替代消费增加,进而带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上涨。因此禽肉价格上涨会影响整个国际农产品市场。”她进一步分析道。
不过,张莉提醒,禽肉产品虽为一种重要的动物蛋白食品,但在整个食品市场中的地位有限,不可能完全主导农产品市场和食品市场。因此,其价格上涨,并不代表着全球食品价格达到高位。(康恺)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