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湖北省减灾办发布2022年6月暨主汛期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据预测分析,6月湖北进入主汛期,也是自然灾害高发多发时期。全省总体维持高温多雨天气,短时强对流天气及连续阴雨情况均有可能发生,需重点防范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和局部干旱情况,同时还要防范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岸等次生灾害。
山洪灾害可能多点暴发
进入6月,降雨将从“异常偏少”转向“总体偏多”,气温将从“总体偏低”转向“大部偏高”。受这些变量因素影响,湖北防汛抗旱形势,可能更具突发性、多样性、破坏性。
省减灾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主汛期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长江、汉江防汛压力不断加重;二是湖库局部漫溃可能性大;三是山洪突发概率高;四是局部旱涝急转或干旱少雨情况可能出现。
随着梅雨季来临,以长江、汉江为主的各大江河,防汛形势可能更加严峻。特别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湖北将迎来主汛期第一次集中降雨过程,雨量大、跨时长,对湖北全域防汛都是一次考验。
今年以来,湖北湖库水位长期偏高。截至5月,全省超正常蓄水水库达800余座,且以小型水库为主,如遇暴雨洪峰,极易出现漫溃险情。特别是一些山丘区水库塘堰,发生险情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汈汊湖等5大湖泊,总蓄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两成以上,管涌、溃堤风险也会不断加大。
湖北的山洪灾害防治区涉及74个县(市、区),面积11.29万平方公里。在梅雨季,山洪灾害可能多点暴发。特别是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等区域,如遭遇短时强降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据初步预测,今年湖北6月15日左右入梅,7月5日左右出梅。总体上,入梅略早、出梅偏早,梅雨期短,梅雨量偏少,且气温偏高、降水集中,部分地区要防范少梅、空梅或集中降雨等极端现象导致的旱涝急转甚至持续干旱。特别是鄂北岗地和鄂东部分地区等湖北传统干旱区,前期降水偏少,目前已显旱象,发生区域性干旱的概率更高。
暑期重点防范溺水事故
“6月,湖北高温多雨的夏季气候特征更加明显,因极端天气诱发的复合性灾害事件必然呈现多发重发的态势。”湖北减灾办有关负责人提醒。山区“坨子雨”、平原龙卷风、城市热浪和暴雨内涝等因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均有可能在局部发生。同时,在丰沛的雨水作用下,江河湖库水流水位变化难测,历来是人员溺水高峰期,需要重点防范。一方面,端午节前后,划龙舟等水上活动增多,容易产生人员落水情况;另一方面,随着暑假到来,孩子溺水事故多发。
地质灾害方面,整体处于高发多发态势,其主要诱因是气象水文变化大、修路建房挖地切坡事件多,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等中小型地质灾害。
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全省6月共发生地质灾害709起。今年6月,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湖北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将进一步放大,特别是鄂西、鄂西南、鄂西北、鄂东等地区要重点防范。具体为:三峡库区、清江库区、丹江口库区因水库水位变化频幅较大,滑坡、崩塌斜坡类地质灾害发生趋势将不同程度增加;十堰、宜昌、恩施、黄石等地存在的露天开采矿集区,在持续强降雨过程作用下易诱发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武汉及其周边岩溶地质区域,受局部水动力循环活动加强影响,存在发生地面塌陷的可能性。
文/黄忠 史登华 李伟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