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驻苏丹使馆举行“中国茶座”媒体沙龙吹风会,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同来自苏通社、国家电视台、青尼罗电视台、《关注报》、《褐色大地报》、《中国视野网》等苏主流媒体及驻苏中国媒体的近30位记者朋友以茶会友、共品香茗。在茶香氤氲中,马大使就中苏关系及当前中国对外政策等进行吹风并回答记者提问。吹风会全文如下:
一、近期,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苏丹,您能否介绍下此访的情况?
马新民大使:中苏两国是长期友好的亲密朋友和战略伙伴,建交63年来,中苏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苏友谊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民意基础,不因一时一事而受到影响。
今年3月21日至23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成功访问苏丹。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会见翟一行,双方就中苏关系、苏丹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翟隽特使明确表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苏关系发展,愿从两国友好大局出发,同苏方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加强抗疫合作,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苏发展战略对接,扎实推进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在苏落地,为苏和平与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翟隽特使强调,中方在苏丹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而明确的,中方支持苏丹人民自主解决苏丹问题,相信苏方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内部事务。中方呼吁苏丹有关各方从苏人民利益和国家稳定大局出发,通过对话弥合分歧、凝聚共识,为顺利推进政治过渡奠定牢固基础。中方呼吁国际社会恢复对苏经济支持,帮助苏克服经济社会发展困难,将同国际社会一道,为苏政治过渡提供更多“正能量”。访问期间,翟特使还会见了苏丹乌玛党领导人。
展望未来,我愿在此重申,中方愿同苏方一道,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赓续传统友好,共同开创中苏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方也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支持苏丹政治过渡进程向前发展,为推动苏丹早日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苏两国携手抗疫,中方通过各种方式持续为苏提供大力支持。中方对下阶段中苏抗疫合作有何考虑?
马大使:中国有句古话叫“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中国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苏各界给予中国有力声援。苏丹疫情暴发后,中国投桃报李第一时间派出20人的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苏丹,是首个向苏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的国家,中国还是首个通过双边渠道向苏提供新冠疫苗援助的国家,疫苗和23批抗疫物资跨越万里,为苏方抗疫提供有力物质支持。不久前,中国援苏医疗队议定书成功续签,中方向苏联邦卫生部移交中国政府在“中苏对口合作医院机制”下捐赠的首批医疗设备。中国外交部向苏丹主权委员会和外交部移交一批抗疫物资援助。中苏守望相助、团结抗疫的宝贵经历,不仅使我们共同走出了疫情爆发后的“至暗时刻”,也使两国传统友谊进一步升华。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抗击疫情仍是中苏两国面临的紧迫挑战。中方愿与苏方进一步深化抗疫合作,积极推动新一批援苏疫苗早日落地,助力苏丹早日彻底战胜疫情。中方愿同苏方共同实施好中非合作“九项工程”中的卫生健康工程,充分发挥好援苏医疗队、中苏友谊医院、中苏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作用,帮助苏丹提高医疗和公共卫生治理水平,为两国关系开辟更广前景,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不断丰富中苏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内涵。
三、您如何看待中苏务实合作在过去几年取得的成果及其下步发展?
马大使:过去几年,中苏务实合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始终保持苏丹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超过130家中国企业在苏丹投资兴业。两国石油、农业、矿业、医药、基建等领域合作稳步发展,重大项目合作克服疫情影响逆势上扬取得可喜进展,援苏喀土穆屠宰厂项目开始实施,援苏打井供水项目稳步推进,中国奇瑞汽车首批300台汽车进入苏市场,中车资阳公司首台机车下线,山东新纪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中国一号”棉花带动3万苏丹百姓就业,中国政府在南南基金下成功实施妇幼保健项目惠及7万多苏丹妇女儿童,山东地矿六院在苏建立“矿产品分析实验室”极大提高苏矿产品化验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中苏合作深具潜力和空间。下一步,中方愿同苏方加快推进援苏喀土穆屠宰厂等重点合作项目,继续向苏方提供新冠疫苗等抗疫援助,深化两国农业、能源、矿业等领域合作,支持中资企业参与苏港口、航运和机场建设,充分发挥苏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助力苏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
四、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日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两大倡议?
马大使:当今世界,新冠疫情尚未消散,乌克兰危机硝烟又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在此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两大倡议相互呼应、相辅相成,为弥补人类发展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切实重视发展问题,特别是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紧迫需求,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倡议强调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全力跨越发展鸿沟、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实现不让任何一国掉队的目标。倡议一经提出迅速得到联合国以及包括苏丹在内的近百个国家的响应支持,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事业的坚定实践者和贡献者。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推动全球发展行稳致远提供的最新国际公共产品。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等。“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
中方是两大倡议的提出者,更是落实这两大倡议的行动派,我们愿同包括苏丹在内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同行,让这两大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五、当前,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您能否介绍中方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
马大使: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发挥负责任、建设性作用,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公正一边。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应该”,清晰阐明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权威主张。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代表中方提出化解乌克兰危机“四个必须”、对乌克兰问题的五点基本立场和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的六点倡议,为化解危机、缓和局势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中方客观公允、冷静理性、综合全面的主张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认同。中方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和立场可概括为“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依据公认的国际法处理乌克兰危机。危机爆发以来,中方始终立足是非曲直,主张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没有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恪守客观公正依法处理乌克兰危机。
二是坚持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中方坚持和平解决国际冲突原则,认为各方应该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希望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近日,习近平主席与德、法领导人视频会晤和通电话时,再次提出各方要共同推动俄乌和谈。中方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劝和促谈、维护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是坚持统一标准平等处理乌克兰危机及其他问题。中国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坚持国际法的统一平等适用,认为乌克兰危机发生至今,某些国家和媒体所采取的错误做法和双重标准值得高度警惕。他们对乌克兰难民的遭遇深表同情,却对来自中东、非洲、拉美等国家的难民区别对待;他们认为对乌克兰平民的伤害是战争罪行,却对自己给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平民造成的伤害视而不见;他们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不可侵犯,却在南联盟、伊拉克等问题上高呼人权高于主权。乌克兰危机需要尽快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等延宕已久的问题更亟待公正解决,唯此,中东、欧洲和世界持久和平才有望实现。
四是坚持恪守国际人道法应对乌克兰人道危机。中方呼吁当事方遵守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和民用设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确保人员撤离和人道准入通道的安全顺畅,保障妇女儿童、伤员战俘的基本权利。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缓解乌克兰人道危机的倡议和举措,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方第一时间呼吁国际社会聚焦乌克兰人道局势这一重要问题,并采取了实际行动,及时向乌克兰和其他受影响的国家提供多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五是坚持构建共同安全框架消除乌克兰危机根源。中国认为各国的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冷战结束已超过30年,但作为阵营对抗产物的北约不仅没有随着历史走向终结,其成员国数量反而不断增加,过去二十年中,北约已连续五轮东扩,成员国已达30个,囊括近三分之二的欧洲国家,被认为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中国有句古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长远看,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也应得到维护,美国和北约应该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努力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六、今年伊始,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代表中方提出“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您能否介绍下这一构想?
马大使:中方始终认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的事情应该由非洲人说了算。“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的核心,是支持地区国家摆脱大国地缘争夺的干扰,坚定走团结自强之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主要包括安全、发展、治理三方面内容。
一是加强域内对话,克服安全挑战。中方支持地区问题应由地区国家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中国积极推动加强域内对话,建议地区国家召开非洲之角和平会议,形成共护和平安全的政治共识。中方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正是旨在为此提供必要支持。
二是加快区域振兴,克服发展挑战。中方建议做强并拓展蒙内铁路和亚吉铁路两条主轴,同时加快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开发,形成“两轴+两岸”发展框架,提高地区国家自主发展能力,从根本上为和平稳定创造条件,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三是探求有效路径,克服治理挑战。中方支持地区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愿不断加强与地区国家的治国理政交流互鉴,突破治理瓶颈,真正实现发展振兴。中方支持用非洲人的方式妥善处理民族、宗教、地域纠纷,构建非洲之角团结、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助力地区国家探求有效路径,克服治理挑战。
展望未来,中方将继续秉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积极推进落实“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不断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七、去年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功举行,这次会议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马大使:去年11月29至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非洲53国和非盟委员会出席会议。习近平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回顾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主席提出“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指出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是中非关系的闪亮名片,是中非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给中非关系带来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四点主张。包括一是坚持团结抗疫,秉持人民至上,消除免疫鸿沟;二是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促经济复苏;三是推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共享青山绿水;四是捍卫公平正义,坚定相互支持,维护共同权益。这些政策主张道出了中非双方的共同心愿,回答了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当务之急、根本路径和奋斗目标,指明了中非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着眼受疫情冲击,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困难,对中非合作助力非洲经济复苏寄予厚望。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九项工程”。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达喀尔宣言》、《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四份成果文件,是历届论坛会议中最多的一次,体现了中非双方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强烈意愿,展现出中非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在中非关系史上树起新的里程碑。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2年来,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和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将同包括苏丹在内的非洲各国人民一道,凝聚起27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勠力同心,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八、中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并实施“动态清零”政策。但我们近期也听到一些质疑这项政策的声音。您对此有何评论?
马大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动态清零”政策符合中国国情。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作为人口大国,中国若放松疫情防控必将导致大量老年人死亡。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保护了老年人和少儿等脆弱人群。
“动态清零”政策有效保护人权。“动态清零”政策体现了中国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最大限度保障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国全国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
“动态清零”政策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时,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动态清零”最大程度减少了疫情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生产生活正常。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政策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中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马大使:吹风环节到此结束,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问题。
随后,马大使还就中苏务实合作下步重点,中苏能源、医疗卫生、农牧业、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中国为推动苏政治过渡进程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中非合作论坛及“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框架下中苏务实合作等问题回答提问。
当晚,苏青尼罗电视台、喀土穆电视台等主要电视媒体在晚间新闻报道吹风会,苏通社等主流媒体在其网站、社交网络平台刊登吹风会答问内容,苏网络“大V”纷纷转载。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