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上出现了再次“发行特别国债”的建议。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和高级分析师冯琳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短期内广义财政收入或持续同比负增,稳增长和常态化防疫背景下,财政收支压力突出,可以考虑在5月启动财政预算调整方案,适当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或酝酿发行特别国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和兴业研究分析师郭于玮于5月20日发布的《增量政策工具的八大猜想》一文中指出,考虑到2022年俄乌冲突、疫情反弹等超预期事件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常态化抗疫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则在近日的一份报告中建议“发行2万亿特别国债”。
“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1.3%。
“考虑到当前国内疫情整体上仍处高发阶段,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预计5-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延续同比负增局面。我们认为,鉴于受疫情反弹等因素影响,3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超过年初预期,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以考虑在5月启动财政预算调整方案,适当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或酝酿发行特别国债。”王青说。
2020年疫情之初,我国曾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对支持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报告指出,当前疫情波及面及防控压力堪比2020年初期,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总规模短期内难以调整的情况下,建议以发行特别国债的形式融资,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据其初步测算显示,全年经济增速要接近5%,下半年经济增速应稳定在6.5%左右,据此需要增加约2万亿元财政赤字。如果一般公共预算不作调整,其可作为发行特别国债额度的参考值。
鲁政委和郭于玮的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曾经多次发行特别国债或长期建设国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市场上有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发放消费补贴的探讨,但根据《预算法》,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各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应当在下一年度安排使用并优先用于偿还相应的专项债务;出现短收的,应当通过减少支出实现收支平衡。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特别国债纳入政府性基金收支管理,因此,更有可能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如历史上特别国债曾经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直接用于发放消费补贴的可能性不大。
2020年曾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一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还要追溯到2020年5月。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0年1-4月财政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4.5%。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由财政部按常规方式发行,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于2020年7月31日发行完毕。其中,3000亿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由中央负责偿还,然后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保民生;7000亿留在政府性基金预算,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拉投资,通过地方政府投资收益偿还。
1万亿国债分为三种期限,分别是5年期、7年期、10年期。5年期发行4次共2000亿元,7年期发行2次共1000亿元,10年期发行10次共7000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曾在解读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时表示,抗疫特别国债还本付息来源由中央和地方共担。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由地方使用,但在还本付息方面中央均承担了责任。其中,抗疫特别国债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统一承担,地方无需负担利息;本金1万亿元中,3000亿元是由中央负责还本,地方负责还本7000亿元,减轻了地方还本压力。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