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5月5日,首都儿科研究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紧急抽调临床、科研、行政、后勤部门共553名医务人员支援朝阳区开展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截止5月5日20时,已完成68个社区、218个采样点、299条通道、404856人次的采集工作。
每天早上4点半,医疗队员们披星戴月赶到首儿所集结,坐上大巴车前往东风乡、崔各庄乡的各个采样点。他们中有的下夜班仅休息了几个小时,有的家住郊区凌晨三四点就要出发,更多的人主动放弃了轮休和五一假期,选择坚守“疫”线过劳动节。
战“疫”夫妻档
27日早上6点,东风乡东润枫景社区采集点,麻醉科主治医师纪莹童和护师韩璐一组,正在为患有帕金森病的老爷爷采样,棉签刚放进嘴里,老爷爷就不由自主地去咬,嘴巴也不能完全张开。“老爷爷,您眼睛向上看,尽量张大嘴,我手快一点儿,马上就好”,纪莹童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耐心地劝说,反复采了几次,终于成功了。
看到有家长抱着一岁多的宝宝来,韩璐自动切换到了哄娃模式,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采样就完成了。家长笑着称赞到,“我这一路上就担心孩子哭闹,怕应付不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完了,您这技术真是好”。
虽然韩璐是第一次参加核酸采集支援工作,但她心里很踏实,一是因为医院和科室多次培训和考核穿脱隔离衣、鼻咽拭子采集的操作,技术已经非常熟练,二是因为是爱人纪莹童和她一起并肩战“疫”,两个人配合默契,采集人数比别的组多了不少。
夫妻二人同时支援一线,3岁的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王璐说:“疫情发生后,科室的同事们先后报名支援,我们俩也不能落后,无论阵地在哪里,都希望和大家一起战斗。报名当天,我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要去当‘大白’了,孩子也特别骄傲,说要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
党员干部冲在前
同一时间的崔各庄乡燕保社区,科研二党支部书记、转化医学研究室负责人、今年已经55岁的王建华研究员,在熟悉了操作流程后加快了采样速度,“这个社区居民多,大部分选择上午做核酸,我们工作效率高些,就能降低人群聚集引发交叉感染的机会。”
王建华所在的党支部有23名党员同志参与了此次核酸采样工作,不论是临床专业、检验专业,还是生物化学专业,大家都认真参加培训,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一丝不苟地按照流程操作,不停地重复着手消、咽拭子采样、分组封存的动作。第一批队员完成任务后,还把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分享给其他同事。
“采样两个小时后,手上皮肤就会变得皱皱的,N95口罩压在鼻子上就会有勒痕,大家会尽量少喝水,节省时间也能节省防护服”,第一次做“大白”的王建华坦言,虽然有各种艰辛和不易,但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证明科研人员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在困难面前豁得出。
首儿所党委书记刘中勋表示,4月25日,所党委向职能、科研党支部下发了通知,在保证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的同时,圆满完成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支援任务,号召有临床、科研背景人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报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年疫情中,首儿所共参与集中核酸采集24轮,先后派出医务人员836人次,其中党员占总人数的15%,累计采样近54万人次。首儿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快、严、准、实”要求,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池杨 宋伟 杨颖
摄/宋伟 陈梅丽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