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寻羌”寻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2 08:00

今天,我们同样“迁徙”在国与国、城与城、城与乡之间,我们何以为家?如何心安?内心渴望获得的许多期许,也许都能在这图文里得到回应与启示。

这本书由一篇自序、一篇跋、一篇后记和四十二篇自成一体又首尾相连不可分割的篇章组成。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犹太人后裔?》一文里,有这样一段:

今天,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生活极大便捷、物质极大富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终日与机器相处,汲汲于现实利益,成了受资本操控、受欲望驱使的机器和动物……

也许,越是现代的病痛,越需要最古老的方法来对治;越是最现代的焦虑,越需要最乡土的温情来抚慰;越是现代的危机,越需要最古老的智慧来化解。

在“人与神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背后,是高屯子对个体生命状态的觉察,和时代病痛的反思。《十年寻羌》拍出了无数人心里的“羌”;拍出了人与神的悲欢离合。

读完这本书,发现整个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提问和自我答问的过程,开卷展读时会问:

为什么要花十年时间去追寻一群高山之上的古羌后裔?

汶川大地震之后,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和现实处境?

如果你有缘与这本书,与这些有着足够时间跨度、情感投入和审美趣味的图文相遇,相信同样会生发出来自你过往经历和内心感受的诸多追问。

《十年寻羌 . 人与神的悲欢离合》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