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定增市场,参与的大佬很多,除了葛卫东之外,还有很多私募大佬。比如王亚伟,其参与科技股长川科技的定增中,旗下千合资本有两只私募产品目前已经浮亏30%左右;另外,千亿私募景林资产旗下的产品也在阳光电源上出现浮亏;此外,高瓴、正心谷等私募大佬也在定增项目中出现明显的浮亏。
相比前期高位参与优质公司的定增,目前市场部分优质个股跌无可跌;此外,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市公司发布定增家数暴增158.9%,可选项目更多、价格更低,那么当前是否是参与定增“黄金坑”的时候呢?
多家公司定增出现破发
在去年那一波科技股行情中,不少公司都积极发布定增。而数据显示,近期定增破发的公司中,主要是以赛道股“新半军”全面破发为主——比如安恒信息、雅克科技、欣旺达、亿华通、捷佳伟创、赛微电子、晶瑞电材、深科技、阳光电源、优刻得、长川科技等科技股。
为集成电路电参数性能测试提供生产平台和技术服务的长川科技,在2021年9月30日发布定增公告,该公司的定增发行价格为45.75元/股。在发行对象中,有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管理的昀锦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昀锦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只产品参与,合计获配131.15万股,获配金额近6000万元。
长川科技在今年3月30日晚间发布解禁公告,此次解除限售股份数量为812.68万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022年4月6日。从股价表现来看,其股价高点出现在2021年11月23日的63.39元,截至今年4月15日收盘报收31.86元,相比定增价格45.75元,其定增折价30%左右,王亚伟被套无疑。
另外,被动元件行业龙头三环集团的定增也获得知名机构的追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三环集团的定增发行价为39.16元/股,获配对象包括高瓴旗下的HHLR管理有限公司,获配1787.54万股,金额近7亿元;此外,私募大佬林利军的正心谷旗下有4只产品获配,合计获配1144万股,获配金额为4.48亿元。但是从股价走势来看,三环集团在2021年12月见到阶段性高点47.39元/股,此后一路下跌,截至今年4月15日,三环集团报26.99元/股,较定增价格跌了31%左右。
阳光电源的定增股份即将在今年4月22日迎来限售股解禁,该公司定增价格为128元/股,认购对象包括千亿私募景林资产旗下的景林景泰丰收、景林丰收3号两只产品,合计配售187.5万股,认购金额为2.4亿元。从公司股价走势来看,阳光电源的股价在2021年10月达到了阶段高点178.98元/股,之后便开启了下跌通道,到今年2月一度跌至95元以下,截至4月15日收盘,阳光电源报84.53元,较当时的定增发行价跌了34%左右。
定增“黄金坑”正当时?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至4月16日,合计20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定增预案,募集资金合计3253亿元;2021年1月1日至4月16日期间实施了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合计136家,合计募集资金2269亿元。今年以来,截至4月16日,合计53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合计9682亿元;2022年1月1日至4月16日期间实施了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合计82家,合计募集资金1195亿元。
不难发现,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从发布定增的公司家数来看,增长了158.9%;另外从拟募集资金数额来看,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7.6%。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年4月16日至2022年4月16日,参与定增的机构投资者合计1296家,其中私募机构合计102家,合计认购金额270亿元。具体来看,认购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私募机构合计43家,金额合计245亿元。从认购金额来看,上海高毅资产位居第一,期间合计认购36.55亿元;其次是上海景林资产,期间合计认购28亿元;此外还有宁波宁聚资产,合计认购13.39亿元,上海驰泰资产认购金额为5.65亿元,敦和资产认购金额为2.6亿元,深圳市康曼德资本认购金额为2.08亿元,上海宁泉资产认购金额为1.83亿元。
从目前市场来看,很多优质个股均调整充分,那么目前是否是定增的“黄金坑”呢?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告诉记者,对于定增项目本身基本面的风险,则需要加强对定增公司基本面的研究。目前市场位置是参与定增的较好时机:其一,因为现在市场情绪偏谨慎的情况下,市场参与定增的热情不高,定增折扣的力度可能会更大;其二,市场本身处于低位,下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叠加定增带来的折扣安全边际更高,更具投资性价比。
在大岩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晓飞看来,目前二级市场低迷,对上半年内外部压力已有部分反映,随着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出台等背景下,不应过分悲观。从54%的破发率来看,大概率是市场底部区间了。在注册制背景下,竞价类定增的供给会持续,每年发行300只左右,募集金额5000亿元。另外一个特征是,按募集资金用途分类,自2020年2月14日再融资新规落地以来,项目类占比高达84.98%,配套融资只有12.36%,说明收并购和资产注入占比持续减少,或许和优质企业选择IPO发行,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有关。(每经记者 杨建)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