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支付系统“被脱钩” 金融体系动摇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对俄“不友好”国家和地区购买俄天然气须改用卢布结算,如果拒绝以此方式付款,俄方将视为买方违约,一切后果应由买方承担。新规定自4月1日生效。
此前,美欧对俄罗斯实施多项金融制裁,包括将俄部分银行排除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一度导致卢布汇率暴跌。作为回应,俄推出天然气“卢布结算令”,以稳定本国货币和金融体系。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一国货币可能因通胀、做空、制裁而贬值甚至被弃用,但能源、大宗商品是“硬通货”。作为资源大国,俄罗斯祭出“卢布结算令”,既是对西方制裁的反制,也是一种摆脱西方主导支付体系的尝试。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日访问印度期间表示,俄印两国已经实施卢布-卢比贸易支付机制,将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石油、军事装备和其他商品的贸易,加大力度摆脱以美元为基础的支付系统。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在接受俄罗斯第一频道直播节目采访时表示,使用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的相关政策未来也将适用于其他商品的出口。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首席分析师尤什科夫认为,届时国际贸易结算体系或将面临重构。
国际金融生态碎片化 经济成本提高
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划界”蔓延至经济、金融领域,迫使企业“选边站”,给经济全球化带来逆风,显著增加全球经济运行成本。
一方面,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不少西方企业决定撤出俄罗斯市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俄罗斯企业面临西方制裁,或被限制乃至切断与西方经济、金融联系。
这是2月24日拍摄的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莫斯科证券交易所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叶甫盖尼·西尼岑摄)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1日表示,一些俄罗斯大型上市企业在海外的存托凭证将回归莫斯科金融市场。此前,一些欧美国家证券交易所宣布暂停俄上市企业的存托凭证交易。
供应链咨询公司Resilinc首席执行官宾迪娅·瓦基勒认为,未来全球供应链将不再高效,可能推高全球通胀,加剧民生负担,拖累世界经济。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3月下旬发布报告,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3.6%下调至2.6%,并指出俄乌冲突是增长预期下调的主要因素。
全球规模最大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的贝莱德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日前表示担忧,认为俄乌冲突可能危及全球化进程。
美联社报道,过去数十年中,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自由贸易让不少国家受益,发达国家尤其享受了低价商品供应,从而保障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如今,世界可能与低通胀时代告别。
国际外储结构多元化 美元地位削弱
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以美元为主导,美元地位在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美国国力上升的情况下确立。作为全球贸易结算和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美元成为美国影响全球金融、能源乃至经济命脉的重要工具和经济武器。
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已多次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显著影响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定价和汇率稳定。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放水”推动物价飞涨,并通过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向世界输出通胀,而后通过“收水”促使资本回流到逐渐恢复健康的美国市场,最终令不少国家蒙受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的双重打击。
随着美国近年为应对危机推出巨额量化宽松措施助推美元贬值并侵蚀他国经济果实,更多人士认为“去美元化”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渐成一种现实需要,“石油美元”和“外储美元”的地位面临挑战。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将金融“武器化”的做法进一步引发各方质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日前表示,西方在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发起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导地位。在全球贸易中,不少国家将更多使用其他货币,各国央行持有的储备资产将进一步多元化。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过去20年里,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从超过70%降至不足60%。美国及其盟友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决定引发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激烈辩论,加速侵蚀了美元主导地位。(记者徐超 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