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相关部门对代孕进行了长时间的专项打击,但从非法供精、供卵到代孕生产,代孕产业链依然在黑暗中运转。据媒体调查发现,一些代孕中介会根据需求提供多种“套餐”服务,声称可以定制胎儿性别数量,并按照不同的服务内容明码标价。(3月28日《法治日报》)
代孕现象存在已久,表现方式也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比如过去提倡“少生”,现在则鼓励“多生”,代孕的社会容忍度似有增加。针对大学生的非法网贷、美容陷阱等,具有将部分女学生逼到代孕地步的作用。跨境物流的增加,导致跨境非法寄运卵子和精子更为便捷。远程诊疗的普及,则让远程代孕技术操作成为可能……凡此种种,无不促使代孕不断发生演变。
治理代孕现象,首先要有恒定的举措。既然代孕非法,依法打击就属于治理的首要举措。强化技术监管,让实施代孕操作的医务人员付出更大代价,则可切除代孕的“技术脐带”。加大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力度,让年轻女性认清代孕对身体的伤害,强化生命伦理教育,让民众普遍认识到生命不能花钱购买。这些常规的治理举措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斩断代孕黑产链条,也要根据当前的形势精准施刀。加大辅助生殖技术开发力度,将“试管婴儿”纳入医保,让更多代孕的需求者能够通过合法渠道拥有孩子,代孕就会逐渐失去市场。对人工流产强化干预,以减少婚前意外怀孕尤其是青少年意外怀孕现象,是应该着重推行的预防措施。切断非法网贷、美容陷阱等代孕的源头动力,将生殖健康服务纳入“三孩”配套政策等,都是新形势之下可以采取的举措。
不孕不育率持续攀升,不少家庭难以通过合法渠道拥有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印发的《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为7%~10%。假如不对这个庞大的群体做好服务,代孕的畸形需求就难以减少。消除导致不孕不育率的因素,普及婚前、孕前体检,大幅降低不孕不育发病率,对于代孕乱象有釜底抽薪之效。
代孕除了让供卵者和代孕妈妈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之外,还容易打乱社会秩序,破坏公序良俗,挑战法律法规。且代孕过后,一些问题仍会长期存在,代孕的女子将来还要背负道德和伦理的压力,通过代孕出生的孩子也会陷入“我是谁”“我从哪来”等伦理纠结。在生育政策不断调查的背景下,治理代孕现象的紧迫性也在增加,在治理的方式上,根据形势发展精准施刀,无疑更契合实际,也更容易收到实效。
文/罗志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