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北京迎来清明祭扫服务启动以来客流最多的一天,全市231处祭扫点共接待群众24.34万人,疏导机动车7.3万辆。周末两个高峰日,北京市各扫墓点平稳有序,秩序良好,全市清明扫墓人数达43万余人。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祭扫逝者的传统节日。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如何引导市民清明期间文明祭扫,确保祭扫安全,考验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令人欣慰的是,从今年3月19日开始设立清明祭扫服务接待日以来,北京市民政部门和各公墓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务实与创新同行,大力倡树文明新风,赢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
八宝山人民公墓提供描碑毛笔、油漆、共享水桶、刷子、共享轮椅、祈福卡等便民惠民措施共计27项,其中包括继续开展“百万鲜花免费送”活动,计划在清明服务重点日发放鲜花8万枝;为了保障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的祭扫需求,特增设一条应急绿色便捷通道。如此这般的精心部署、贴心服务,有力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凸显了责任担当。八宝山革命公墓主动作为,首次精准打造了更加便民的一站式“50米服务圈”——在“50米服务圈”的范围内,设立业务服务、骨灰堂服务、墓区服务以及便民惠民服务等各类网点,让家属少跑腿,生动彰显了公墓从小事着手,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态度,同样值得点赞。
清明祭扫,精神重于物质,内心重于形式。八宝山人民公墓针对不能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家属,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代祭服务,公墓提供免费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代客祭扫服务。此举不仅有利于助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而且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激荡文明新风等,都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移风易俗工作不能简单一刀切,让清明节回归气清景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年,八宝山革命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市民提供诸如水溶祭祀、时空信箱、“丝”念寄情等多种表达哀思的祭扫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事实表明,厚植为民情怀,着力供给侧优化祭扫服务,改进完善服务流程,切实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就能有效把市民吸引到文明祭扫中来。
文明祭扫,安全第一。北京市68家公墓均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预约系统,并同步开通了电话预约服务,每天分时段实行预约祭扫,确保祭扫井然有序。此前,北京已发出了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吸烟、严禁点燃香烛、严禁烧纸、严禁燃放鞭炮“五严禁”祭扫倡议,提醒广大祭扫市民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安全祭扫,离不开严格精细的管理。其中,疫情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各公墓应坚持“严”字当头,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人防、技防、物防多方发力,守牢每道防线,织密疫情防控网。与此同时,还需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的思想,积极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配齐人员力量、器材和工具,加大巡查盯守力度,让火灾等隐患无处遁形,确保清明祭扫安全。
今年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如何让清明节更加“清洁而明净”,值得每个人三思而后行。党员干部应当身体力行,带头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传播低碳环保理念,并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文/威利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