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千万吨锰渣如何处置?锰行业将出台污染控制新规
​第一财经 2022-03-18 14:00

《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有望在近期出台,以完善锰行业环境管理体系,推动锰行业绿色健康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技术规范》已于本月15日经该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技术规范》编制组介绍,我国是全球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和高纯硫酸锰的主要生产国,其中电解锰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97%,电解锰行业每年新增锰渣超千万吨。

编制组介绍,我国锰矿多为平均矿品位约12%的贫矿,生产1吨金属锰产生8~10吨锰渣。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堆存量锰渣已超1亿吨。锰渣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化合物,成分复杂,处置不规范易造成较大环境风险。目前我国锰渣主要依靠填埋进行处置,占用大量土地,处置费用较高,因锰渣库渗漏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地处黔、湘、渝结合部的贵州省松桃县、湖南省花垣县、重庆市秀山县,连成我国锰储藏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号称“锰三角”。前些年,上百家规模不等的企业在这里大肆开采、生产,形成了无数堆锰矿渣等工业垃圾。渣山不断堆高,废水横流。高层对于“锰三角”整治多次作出过批示。

今天(3月18日)上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贵州省反馈督察情况时,也通报了锰渣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据督察组组长李家祥通报,巴汤湾锰渣集中处置库项目工程尚未完工即投入试运行,导致发生严重渗滤液渗漏事故。松桃县为建设九龙湖市政景观工程,在未按要求搬迁小河锰渣库情况下强行蓄水,渗滤液大量渗入湖体,相关部门反映该问题后,松桃县不及时控制,反而拆除渗滤液收集设施以便景观建设,进一步加剧污染。

2021年7月16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曾指出,湘西州花垣县属于“锰三角”区域,历史遗留锰渣处置不力,振兴公司锰渣库渗滤液处理工程不正常运行,民乐镇、猫儿乡、排吾乡锰矿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设滞后,部分含锰污水排入外环境;部分区域及工矿场地重金属污染严重,涉重尾矿库、废弃矿山多。部分历史遗留涉重废渣治理进展迟缓。

《技术规范》编制组介绍,国内已有工业规模的锰渣高温处理生产线,并将处理后的锰渣用作水泥原料生产水泥。对此,《技术规范》明确了锰渣重金属浸出浓度要求,以及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要求。

此外,锰渣充填及回填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风险,《技术规范》要求锰渣必须经处理后才能填埋,充填及回填前应开展环境本底调查,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回填结束后应按相关规定立即实施土地复垦。

“锰三角”某地的锰渣场 摄影/章轲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锰渣处置出台了相应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也明确,实施磷、锰、赤泥、煤矸石污染专项治理,推动磷石膏、锰渣等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示范。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加快锰渣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开展锰渣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与工程化应用研究,提高锰渣综合利用水平。

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雄文建议,制定锰渣综合利用产品使用的鼓励性政策。在土地、电价、审批、人才吸引、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快制定锰产业招商、稳商政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开拓“锰矿—锰系合金—钢铁”“锰矿—锰盐—锰系电池材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回收利用”产业链。(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