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奶茶的都知道,看到“鹿角巷”的奶茶店,一般是不敢轻易进去的。原因是这家奶茶因为对商标注册细则不详,让假店钻了空子,以致于全国出现了7000多家假店,而自己的直营店才114家,并且打假维权已经花了1亿元。由此,鹿角巷奶茶也被网友称为“年度最惨奶茶店”。
也正是因为这则新闻,很多人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喝的都是假奶茶。有网友形容,这个真假比例,喝到真货的概率宛如抽盲盒。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品牌淡化”的案例。由于品牌维护没到位,市面上假货泛滥,最终导致品牌的形象、信誉以及产品质量被极大模糊,辨识度急剧降低,市场价值大打折扣。
客观来说,这其中有商家经营策略的问题。通过报道可知,商家在注册时时间差没把握准,导致被人抢注,以致于随后的申请过程中反复出现复审、异议,迁延日久,以致假冒品牌四处冒头、防不胜防。
同时,一开始该商家只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而忽略了第30类方便食品与第32类啤酒饮料的注册。结果清理完山寨门店后,冲泡类的假产品又大量出现,令商家极为头疼。
正如鹿角巷的官方通告所说,商家对“商标注册细则不详”,以致于出现了市场乱象。但乱象的代价却不只是商家自己来承担的。有不少创业者被山寨奶茶店忽悠,加盟了假店,最后产品被打差评,根本卖不掉,有的亏损金额达百万之巨。
鹿角巷奶茶堪称一个样本,突出展现了如果产权保护存有疏漏,将会给自己及市场带来怎样的危害。这个案例应当给广大商家敲响警钟,一定要细致研读法律规定,堵住所有风险点,避免在品牌维护上翻车。
对相关部门来说,这个案例也有引发重视的必要。就在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冰墩墩”“雪容融”“谷爱凌”等商标进行特殊保护,并依职权主动宣告一批抢注商标无效,积极履行职责,有力保护了知识产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这种情况有特殊性,也不太可能要求职能部门在类似纠纷时都主动介入,但提供一些必要的提示,加强和市场主体的沟通是可行的。比如定期向社会发布一些典型案例,针对当前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广泛告知,做好充分的法律解释工作,这些都是可以持续发力的。
其实,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逻辑下,类似问题不太可能有一劳永逸或是快刀斩乱麻的解法,指望新规一出就乱象廓清,也并不现实。这是社会鼓励创新、保护私权利的本质所决定的,商标的注册申请是市场主体的天然权利。这也就注定了保护知识产权,依旧是一个复杂、繁琐甚至漫长的过程。
对于商家来说,把法律条文翻来覆去研究透,把商标巨细无遗地注册个遍,一个官司打上数年的劳心劳力,恐怕仍是免不了的。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也要看到知识产权纠纷对经济秩序的破坏,创新管理办法,尽可能地降低商家维权成本,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
这次,市场方和管理方不妨就把鹿角巷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充分吸取经验和教训、查漏补缺,共同预防下一个鹿角巷。
编辑/孙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