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月18日起,联合采购办公室将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根据《通知》,本次填报共涉及包括阿法替尼口服常释剂型(20mg、30mg、40mg、50mg)等在内的208个品规的药品。如此,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工作正式启动。
从本次国采涉及的药品品种上看,主要涉及阿法替尼、阿立哌唑、奥美拉唑、奥司他韦、吡格列酮、碘帕醇、厄洛替尼、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美托洛尔、舒尼替尼、克林霉素等明星品种,涉及包括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系统、抗菌素等多个疾病治疗领域。
另外,从企业方面来看,根据数据统计,本轮国家集采参与企业达上百家,在跨国药企中,辉瑞涉及5个产品,罗氏及诺华涉及4个产品,阿斯利康和默沙东涉及3个;本土企业中,齐鲁制药入围数量多达16个,科伦药业、石药集团、正大天晴、扬子江药业等也有超十个的产品入围。
前六批药品集采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两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剑指”冠脉支架和人工关节,平均降价超80%。经过三年时间,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从取得的成效来看,总体呈现“价降、量升、质优”态势。
第七批集采将引发大品种激烈竞争
从第七批集采品种来看,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以阿法替尼为例,作为乙类医保药品,阿法替尼是唯一具有EGFR敏感常见/少见突变及鳞癌适应症的肺癌靶向药物。而肺癌作为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现今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据美国癌症学会发表报告,2018年全球近1810万癌症病例,960万人因癌离世,其中我国分别占了约380万和229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392万例癌症患者,大约每分钟都会有约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此外,据WHO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
基于此,据头豹研究院分析,2015-2019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由187.3亿元增长至42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7%。到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822.4亿元。马来酸阿法替尼是由勃林格殷格翰研发的全球首个不可逆EGFR肺癌靶向药物,于2013年7月获得FDA批准上市,2017年2月,该产品获批进入国内市场,是国内首个上市的第二代EGFR-TKI靶向药。而阿法替尼的化合物专利于2021年底到期,高速增长及专利优势下,不少国产企业争相布局,如此也将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目前,包括科伦药业、豪森制药、正大天晴等在内的本土药企都在竞争这一市场。
此外,本轮集采还纳入了奥美拉唑注射剂、奥曲肽、碘帕醇注射剂、甲泼尼龙、美罗培南注射剂、美托洛尔、头孢美唑注射剂等超十亿以上大品种。比如,据米内网数据显示,美罗培南注射剂在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高达60亿元,尽管在2020年期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全年其销售额仍超过55亿元。而在药企市场份额中,日本住友市场份额最大,多达近40%;其次深圳海滨制药占比超过20%,石药欧意、瀚晖制药紧随其后。
实际上,不难看出,此次集采聚焦的治疗领域倾向于慢病。在本轮集采药品中,主要涉及包括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系统、抗菌素等多个疾病治疗领域,相关药物都是临床常用药物。如此可以发现,集采覆盖的药物更加考虑了患者的适应性。
2022年集采如何提速扩面?
2022年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
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关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提速扩面,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指出:2022年药耗集采工作将在品种提速、领域扩面、持续增效三方面共同“发力”,进一步扩大老百姓用药就医的受益面。
截至目前,国家集采已经开展六批7轮(含“4+7扩围集采”),覆盖234种药品,涉及金额约2400亿元,占公立医疗机构化药和生物药采购金额约30%。除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集采外,前五批针对的均为化药领域,覆盖218个品种。
“从取得的成效来看,集采规则不断优化,质量监管更为严谨,供应保障更为稳定,使用政策更为完善,总体呈现了“价降、量升、质优”的态势。”陈金甫明确表示,我们不追求最低价,也坚决反对跑步竞价,这样达不到多元动态目标平衡。下一步,将聚焦推动三方面的举措:
一是巩固新常态,推进集采提速扩面。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
二是塑造新的生态。通过不断完善措施,特别是将供应、质量、信用等相关因素纳入集采规则,从体制机制上净化医药流通的生态环境。
三是构建新格局。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功能,加快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提升医药价格治理水平,通过多部门政策协同,形成促进医药产业和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在大环境下,集采的推行,也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面临集采,如果是传统的仿制药,意义不是太大,在管理上,在高端仿制药领域里,需要继续把产品深化。另外,要求企业做好营销团队的打造,多元化发展。
对此,IQVIA方面认为,面对常态化的集采,一方面,建议大多数跨国企业选择放弃集采的竞标,并在非公立市场发力以保证其价格体系及营收;另一方面,将创新模式及新渠道转为集采相关专利保护原研药的主要战场。至于本土企业,未来在应对集采时,可以在纳入集采前主动扩大其商业优势,并且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和新渠道,为将来非公立市场的开发做准备。(季媛媛)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