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35分,董阳的闹钟响了。这里,是战“疫”一线医务人员居住的定点酒店。
董阳麻利地起床,洗漱速度比平日快了一倍,然后,从门口桌上取来早餐吃完,一路小跑出门,赶7点30分的班车,前往郑州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河南省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开始一天的忙碌。
“我们每天面对的,大都是阳性标本。”27岁的董阳从未像现在这样,觉得离新冠病毒如此之近,每天身处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的就是可能携带病毒的气溶胶……
在战“疫”最前线奋战几天后,这位来自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病理科技师愈发从容,她说,忙起来顾不上多想,“关键时候能顶上,我自己也被自己感动”。
“我可以去!”
一年多前,董阳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顺利毕业,入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为一名病理科技师,白衣天使“小清新”。在郑州,她经历了去年7月暴雨成灾的残酷,也经历了当年8月疫情突袭的阵痛。
1月19日临近中午,她和同事正在医院病理科忙碌,“我们主任急匆匆进来,问:谁愿意去港区医院支援?要立刻上报名单,我当时就脱口而出:我可以去!”董阳当时毫不犹豫,说得很干脆。
那天下午,抓紧准备一些衣物用品后,董阳和另一位同事被救护车接走,送到专门安排医护人员的一家定点宾馆,找检验科主任报到。
当晚安顿好后,她给在平顶山的爸爸打电话“坦白”:“爸,我报名支援港区抗疫了,您知道就行,先别告诉我妈。”妈妈刚做罢手术在家休养,董阳不想让妈妈担心。
电话那头,爸爸沉默后叮嘱道:“一定要做好防护!”董阳知道,爸爸担心她,但也支持她的决定。
“职责所系,有些事总需要有人去做,我希望那个人是我。”对于这一次主动请缨,2016年5月入党的董阳想法很简单,关键时候就要顶上,为社会做点贡献,“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
忙起来顾不上多想
当前,河南疫情防控面临“奥密克戎”“德尔塔”双重挑战。按照分工,郑州岐伯山医院主要收治来自安阳的“奥密克戎”感染患者,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主要收治来自郑州、禹州等地的“德尔塔”感染患者。
20日下午,董阳等医技人员立即投入到检验科PCR实验室的工作中,每小组5个人,主要负责做该院区收治确诊患者的核酸检测:标本送来后,要把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上,92个病人一组,进行扩增试剂准备、核酸的提取,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扩增及实验结果的判读,来判断阳性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是否降低,或者是否转阴。
“标本加样时,空气中会弥漫着气溶胶,气溶胶可能携带着病毒,对我们而言,病毒就在周围。”刚开始,董阳不免忐忑,特别谨慎小心,渐渐地,忙起来顾不上多想,只想着如何高效把标本处理完,也不再因为病毒紧张害怕了。
每天她8点前赶到院区,开始工作前的准备。忙5个小时后,午饭时间到。下午两点多,大家再做好防护进去忙,忙到晚上8点,消杀完毕,吃了盒饭,乘班车回宾馆,又是深夜……
在战“疫”最前线,每天“全副武装”一忙就是几个小时,万一想上厕所咋办?
“忍着。”董阳笑着说,“如果工作中途上厕所,穿脱、消杀至少要耽误1小时,因此,大家尽量少喝水,少吃饭,确保中途不耽搁。”
按照工作计划,他们这一批来支援的医务人员要在这里战“疫”两个月,春节期间,继续每天做核酸检测。两个月后,先集中隔离14天,再居家隔离7天,方能一切如常。
“相信等我战‘疫’归来,郑州已经春暖花开。”董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患者早日康复,疫情早日结束!到那时,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的生活。
文/蔡君彦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