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控烟协会联合相关领域专家发布了《建立医学戒烟服务体系倡议书》,呼吁将戒烟服务纳入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强化住院患者和基层门诊的戒烟干预,加强基层戒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戒烟服务纳入医保。
戒烟该不该纳入医保的问题已争论多年,有些人认为吸烟本身是种个人恶习,没必要让医保承担。也有声音认为,戒烟纳入医保可以让吸烟者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能更主动的去医院寻求帮助,从而减少吸烟对自身及周围人的伤害。
努力
北京1996年已开戒烟门诊 但长期“门庭冷落”
北京市开设戒烟门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北京曾集中在全市医院开设了22家戒烟门诊,但后来大多都已经关闭。此后,随着政府对控烟的重视,又恢复到70余家。目前几乎所有三甲医院都有“戒烟门诊”。
作为精神专科医院的回龙观医院,“戒烟门诊”的牌子就挂在成瘾医学中心酒药依赖门诊旁边。每天,来这里看病的患者很多,绝大部分都是寻求戒酒帮助的,还有一些物质依赖,赌博或网络等行为成瘾的患者前来就诊,而专为戒烟而来的人,少之又少。
杨清艳医生是酒药依赖门诊的临床医生,每周三上午出诊,12月底这一周她出诊当天,没有一个来戒烟的患者,“我门诊那天最多也就一两个,整个科室一周也基本上不会超过十名戒烟患者。”
戒烟患者少,是戒烟门诊开设以来一直存在的情况。有媒体报道,全国多省市开设的戒烟门诊,每日接待戒烟患者均不足1人。
杨医生认为,戒烟门诊门庭冷落的主要原因还是吸烟者的认识不够,“其实吸烟和喝酒的危害都很大,但吸烟引起身体不适,是个慢性的过程,这一点不像酒精。吸烟的危害可能在二三十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
虽然“吸烟有害健康”既是科学结论,又已经在老百姓心中形成共识,但鲜少有人会将某种疾病与吸烟直接关联。杨医生举例说,例如肺癌,吸烟只是致病的原因之一,但很多不吸烟的人也会得肺癌,这可能与基因遗传、空气污染等因素都有关系。还有很多吸烟者虽然有几十年的吸烟史,但并没有患上肺癌。因此,人们的意识中并不能将吸烟和重症疾病画上等号,这就让很多烟民有一种侥幸心理。
据杨医生观察,其所接待的戒烟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在医院看病时,见到科室门口挂着“戒烟门诊”的牌子,而进来咨询的,这样的患者可能想戒烟,但并不知道还有戒烟门诊,觉得好奇才进来一探究竟。“鲜为人知”也是戒烟门诊患者稀少的原因之一。
方法
戒烟可靠药物辅助 但更依赖“话疗”
杨医生的上一个戒烟患者还是两周之前。那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孩子三岁了,即将上幼儿园,她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决定戒烟。
杨医生对这位患者的印象深刻,是因为来到戒烟门诊的患者很少,女性更少,“而且这位患者自控能力很强,甚至可以说此前已经接近成功戒断了。”
杨医生了解到,这位患者的母亲以前就吸烟,因此她从很小就接触烟草,也有较长的吸烟史。但自从怀孕,知道她便开始戒烟,十月怀胎期间没有抽一支烟,产后坐月子也没有,算下来戒烟时间将近一年。“在临床中,如果一年没有吸烟的话,已经可以算是戒烟成功了。”杨医生说,但这位患者却一直在心里有一个念头:“坐完月子我要如何如何”,于是刚出了月子就把烟拾了起来。
孩子在家的时候她从来不抽,可这位患者也明白空气中和衣物上的烟味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所以她决定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把烟戒掉,便来戒烟门诊求助。
杨医生在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后,曾想给她开一些戒烟的药物,但因为其本身有抑郁问题,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杨医生便让她继续吃原来的药物即可,只要戒烟期间情绪稳定,就不用单开其他药物。
据杨医生介绍,戒烟门诊的医生帮助患者戒烟,主要是两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药物治疗。所开的药物主要是三种:一种是尼古丁制剂,可以是口含片、咀嚼胶或皮肤贴片,帮助患者替代烟草中的尼古丁从而达到戒烟目的,这种药品是非处方药,在药店或网店都可以买到;还有一种名为“畅沛”(即伐尼克兰片)的处方药,这是一种专门戒烟的药物,但价格稍显昂贵,一个疗程大约需要一千多元;第三种在戒烟指南中可以使用的药品是安非他酮,是一种可以用于戒烟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是用来缓解戒烟后产生的情绪困扰。“一般会先吃上一两周的安非他酮,然后医生和患者一起制定一个戒烟计划,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时间开始戒烟。”杨医生说。
在戒烟的日常临床工作中,戒烟计划比药物更常用。药物的使用往往只针对反复多次无法戒掉、戒断反应严重或者有强烈使用药物需求的患者。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使用药物,对于青少年或孕产妇戒烟,则不会使用药物治疗。
“我还是建议做好戒烟计划,先跟患者讨论戒烟的问题,帮助他理清思路,提升他的戒烟动机,让他有强烈的戒烟意识,并且争取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监督。”杨医生说,戒烟计划一定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完成制定,但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主要作用是引导,通过交流,引导患者发现吸烟给自身带来的危害和不便,,让他自己有更强的戒烟主观能动性。开始戒烟的日期会选择一个身心状态比较好的日子,避开一些可能产生焦虑或紧张情绪的时间。在开始戒烟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将香烟和有关用品处理掉,避免成为刺激线索。
此外,针对戒烟过程,有时候还要征询患者的建议,选择一次性戒断还是循序渐进的逐渐减少。“不过,以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循序渐进的效果多数并不好。”杨医生说。
意义
纳入医保有助认知 更能享受戒烟药物优惠
不过,杨医生也承认,戒烟其实是很困难的,成功率并不高,戒烟门诊可以通过制定有效计划和药物帮助戒烟,但并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戒掉。所以患者要有心理准备,戒烟初期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睡眠不好等问题,而且还有很大概率会再次吸烟,反复戒烟的情况。
“虽然成功率不高,但还是要做,毕竟这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行为,而且烟草依赖严重者其实就是一种成瘾性疾病。”杨医生说,在临床上有六条标准可以判断吸烟者是否可以诊断为烟草依赖,第一是对烟草存在强烈的渴求,第二是耐受性提高,第三是有很强的戒断反应,第四是自己无法控制吸烟行为,第五是因为吸烟忽略了其他兴趣爱好,第六就是明知道有害健康但还是会做。以上六条对于吸烟、酗酒、赌博、药物依赖乃至网络成瘾都适用,只要满足六条中的三条,病程达到一年,就可以诊断为疾病。
“而将戒烟纳入医保,则可以让戒烟者意识到这是一种病症,能够正视自己身体的问题,积极的寻求医生的帮助。”杨医生说,从一个戒烟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说,她个人是支持将戒烟服务的开销纳入医保的。
她认为,纳入医保后,戒烟患者减少了门诊挂号费,而且在用药时也可以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像前文提到的伐尼克兰片,一个疗程上千元,如果没有医保,很多患者可能不会选择这种专用药物。
“有了药物,会提升效果,也会让病人戒烟的信心增加。”杨医生说,她身边其实也有很多吸烟的朋友,很多人想戒烟,但戒不下来。还有些患者来到医院后,医生没有给他们开药,只是巩固动机、提升信心、制定计划。患者会觉得没有开药这个门诊看的就很不值,也会给戒烟门诊带来不良的体验评价,“但烟草成瘾是慢性的,戒烟也是个慢性的,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环境的帮助。我们能做的,就是给戒烟者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包括纳入医保,也是如此。”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