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秋深时,想起那个让生活热气蒸腾的村子
文学报 2021-11-21 18:00

北方的寒冷来得迅速,进入十月中旬,就使人忍不住要吃烤红薯了。城市冬天的大街上,常常可见烤红薯的摊子,一只改造后的汽油桶,摆在简易三轮车车斗里,卖红薯的人就骑着这个三轮车走街串巷,遇到人多的路口,就把车子停下来卖一会。在冬日寒冷的街头,烤红薯散发出近于永恒的香气。

我们那里的人吃山芋,多不用烤,而是煮的方法。切半或整个加少许水烀熟,这样的山芋直接吃,或是切成丁,冬天的早晨煮山芋粥,或是切成厚片,煮饭时等米开锅,靠在饭锅边蒸熟。都是普通的吃法,平常家庭种一点,多是这样吃掉了,而在那时,地方山芋最大的去处,却是用来打粉丝。十月十一月,天有点凉了,地里山芋藤子一掀,底下一嘟噜一嘟噜的山芋就跟着带出来了,余下的再用锄头去挖。山芋收回来,就要准备洗山芋粉,做山芋粉丝了。

先洗山芋粉。我们地方的山芋,和现在城市里的红薯品种不太一样,这种山芋的个头圆胖,外皮是淡淡的水红,切开来里面淡黄而近于白。若论甜度,应远不及如今流行的烟薯、蜜薯,淀粉含量却非常高,适合打粉丝。山芋放到机器里粉碎,然后筛山芋粉。大水缸放几个,有的人家还会在缸边挖一个五六十厘米深的地槽,四四方方,里面再垫上塑料布,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以备洗粉的时候用。碎成渣的山芋粉先放进大缸里,缸上立一架,用大毛竹或两根稍细一点的树干做成立柱,上面再绑一根横的毛竹或木棍,横木中间绑一条绳子下来,绳子底下再绑一个十字形的木架。这架子四头都有一个圆洞,底下绑一块很大的纱布,就将四角从架子四头的洞里穿过去,系得紧紧的。底下再拿一只大盆接着,然后把粉碎的山芋渣倒进纱布里,一面加水,一面用手不停揉搓,摇动架子,将淀粉洗出来。等到洗出来的水变清,山芋粉就差不多洗干净。

漏在盆里的水,倒进大缸沉淀,有时水较多,就用一根管子通到旁边挖好的地槽里沉淀。等过一夜,到第二天早上,山芋粉就沉淀好了,上面一层清水,下面一层白雾雾。把上面的清水倒掉或放掉,底下就是已经凝固的山芋粉块。

晒山芋粉。家里住楼房的,这时候就把淀粉块放到楼房平顶上晒,大清早一起来,用大扫把把平顶扫一遍,把山芋粉块放上去,用手捏得碎碎的,放那晒。晒一个白天,到了晚上,山芋粉一般就干了。没有楼房平顶的,就还是用过去的老法,将竹编的大簟子铺到地上,把山芋粉块捏碎,铺到簟子上晒。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晒东西的竹簟,过去南方很常见,和夏天睡觉用的竹簟差不多厚,但是要大得多,也能卷起来,用来晒东西是很好的,又干净,又方便。山芋粉要铺在簟子上晒,当然是因为粉丝这个东西要做得很干净,不能在地上沾灰。山芋粉晒干了,就收起来,等到天上冻的时候再做粉丝。先洗山芋粉,等到高高的山芋堆的粉全部洗完,天差不多也就冷下来了。

打粉丝一定要等到上冻的时候,因为还要经过必不可少的“冻”这一步。什么是“上冻”呢?就是一夜醒来,外面田里、山上下满了霜,塘里阴处也结了薄薄的冰块,这个时候,就是“上冻”了,可以打粉丝了。打粉丝一般三到四户人家一起打,因为步骤多,还有点复杂,差不多要十来个人一起做,因此互相帮忙,今天这家打,明天那家打,一起把事情做了,各家都方便。做的时候,两人揉粉,要先往山芋粉里加少许和水的明矾,有时还要加一点小苏打,这样一起放在大钵子里,揉成一团一团,再搬到漏粉丝的锅灶旁的桌子前。一个专门负责漏粉的人,此刻坐在锅灶前一只凳子上,凳子把他垫得高高的,他就把脚放在灶台上,手伸到锅上面,一手执一只大漏勺,另一手执一只锤子,旁边另一个人不停往漏勺里塞上一小团一小团的山芋粉团,他就用锤子把粉团锤下去,让粉丝从漏勺的孔里漏出来,落到底下烧得滚开的水里面,迅速烫熟定型。

粉丝在锅里烫一下,旁边又一个人就把粉丝捞出来,捞到旁边一只很大的水缸里,好让它冷却。这只缸里的水过一会就要舀出来几盆,然后再兑点凉水进去,好让缸里的水一直保持在不太热的温度。捞粉丝的人右手捞,手上转一圈,左一下,右一下,就让两边的粉丝变得一样长,差不多一把捞好了。旁边再一个人就把粉丝扯断,架到细竹竿上,再端到场基上去晾。

打粉丝的这个锅很深,很大,直径差不多有一米。因为锅要是太小,粉丝漏进去垂不直,就会缠到一起。烧水的火要大,要保证水一直在沸腾,水一边烧,一边还会蒸发,还要一直往里面加水。这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过程!对于小孩子来说,很有一种不同于平常的节日气氛,因此都很开心。粉丝捞出来,放到架子上去晾,这也是一竿一竿粗毛竹绑成的立架,上面再放上一架一架的粉丝。为了防止风把粉丝吹干,晾着的粉丝上也要盖上塑料布。因为人多,一天下来,差不多八九百斤粉也就打完了,都晾在竿子上,等吃完晚饭,人们就把一个大的场基铺满稻草,把粉丝一竿一竿地平铺在稻草上面,然后等它们“上冻”。粉丝半夜还要翻一次,好让它两面都冻透。

粉丝冻好已到了年关边,过年前后村子里常有挑着稻箩卖着一捆一捆粉丝的人来,乡下人过年没有不买粉丝的。冬天吃饭,饭桌上一只炖炉子总少不了,腌菜炖豆腐,或是萝卜炖肉,红泥小火炉,里面燃着炭,小白铁锅放在上面慢慢炖。在吃饭之前,扯一把粉丝出来,放在脸盆里用开水泡软,等吃到一半时,把粉丝也捞出来放到炉子里去烫,滚热地搛起来吃,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冬天的晚饭,白铁锅上热气腾腾扑起——由烤红薯而想起打粉丝的故事——如今那个村子里的人,恐怕早就不再以打粉丝为业,本地的粉丝,大概也早就不是这样的手工生产了吧。

文/沈书枝

刊于2021年11月18日《文学报》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老厂长“散装英语”带货红薯粉火了 为打开国际销路跟“00后”学英语、拍视频
扬子晚报 2024-05-21
赏读|车轲儿:没有肉宝的春
作家联盟 2024-03-23
赏读|寻找那个女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2
赏读|冰心:小橘灯
现代大学网 2023-08-26
赏读|为什么要赶着生活?不如庆祝什么也不干的一天
文学报 2023-06-16
赏读|我的父亲
上海贝贝特 2022-12-28
赏读 | 暮秋,未暮
美到心碎的散文 2022-10-28
赏读|刘亮程:我看见早晨的阳光,穿过村子时变慢了
当代 2022-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