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迷雾剧场的第一部作品《八角亭谜雾》收官了。《八角亭谜雾》除了剧情、逻辑以及悬疑元素的运用与迷雾剧场以往的风格不同以外,剧中关于家庭伦理的探讨也让观众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
很多人被故事中家庭的部分打动,也有不少观众认为这样的探讨削弱了悬疑本身。日前,《八角亭谜雾》主演、剧中玄梁的扮演者祖峰接受媒体连线采访。
对于《八角亭谜雾》是否“挑观众”的问题,祖峰表示如果案件本身是个谜团,那人物的成长和心路历程,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才应该是这场解谜游戏每个环节背后的链接,比案件本身更具吸引力和更能打动人。
剧中,祖峰所饰演的大哥玄梁因为之前错过了接妹妹,导致妹妹玄珍意外死亡,妹妹的死给玄梁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在今后成长的过程当中,性格产生很大的变化,并在日后把对妹妹的愧疚转嫁到自己女儿身上,变成了一个敏感多疑、控制欲极强的父亲。
在祖峰看来,玄梁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也正是因为良知才造成他的痛苦和他性格的变化,变得暴躁易怒、敏感脆弱。“如果没有19 年前家里那次重大的变故,玄梁的性格也不会成为这样。孩子在成长,其实成年人也在成长。19 年前的玄梁才20 岁出头,将近20 年的时间里面很难想象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他一直被封闭在一个像监狱一样的塔里面,走不出来。
加上自己的女儿跟之前故去的妹妹长相又极其相似,这就加重了他的敏感。”而随着所有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其实也是帮玄梁松绑的过程,让他再次回归成一个温暖的人。
除了《八角亭谜雾》,采访也涉及了很多关于祖峰个人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戏比人红”的标签。对此,祖峰表示“这样挺好的”,他把自己归类为“在生活当中没有什么魅力的人”,所以藏在角色背后,能让观众记住他所饰演过的那些角色,就很满足。
Q-北京青年周刊
A- 祖峰
Q 在《八角亭谜雾》中你饰演一个开包子铺的父亲,包包子的手法很娴熟,是有特意学过吗?
A 对,一开始拿到剧本的时候,剧本上写玄梁他们家是开了一间杂货铺,等到了绍兴之后,导演他们在看景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包子铺,导演可能觉得包子铺效果比较好——大家忙活的时候,还能有热气腾腾的包子,于是他们就选了一个包子铺。我就赶紧开始学包包子,在网上找教怎么包包子的视频,买了面粉在屋里和面开始包,每天都要包那么几十个。
因为当时宾馆的条件比较有限,所以没法去买油盐酱醋,只能用面团儿代替馅儿,外面再包包子皮。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说咱们自己做一回吧,就让同事买了小蒸锅,然后去人家店铺里头买了一些现成的肉馅儿,回来包了一次,跟组里的人分享一下,反正他们说挺好吃的。
Q 从《潜伏》里的李涯,到《欢乐颂》里的奇点、《山海情》里的白崇礼,再到这次《八角亭谜雾》中的玄梁,这些角色的跨度都很大,你是如何细腻展现这些角色令观众信服的细节的?如何做到“演什么像什么”呢?
A 拿到一个角色之后,首先要分析这个角色在这个剧本里所提供的贡献是什么,对整个剧情的帮助是什么,这是最先需要准备的。包括人物的前史,基本上在内心当中做一个人物小传,然后再去寻找那个形象的种子。
我们在阅读剧本,或者说大家在阅读小说的时候,那些人物形象是呈现在脑海里的。作为演员如果要把他们演出来的话,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具体的形象的种子,就是这个角色有可能像谁,或者说他的性格某些部分像谁,他的外形可能像谁,包括他的言谈举止、行走坐卧、习惯动作、习惯语言之类的,都要去想象,因为人物是虚构的,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人。
之后是从外形上怎么去配置这个形象,走路的样子、说话的语气,包括音色、措辞、口音等,像玄梁和白老师就不一样,他们都有一些口音,玄梁带一点江南的口音,白老师带一点西北的口音。那么作为玄梁来说,他是一个底层工作人员,所以他的措辞可能就不会那么优雅,而白老师是一个老师,他的措辞就会规矩一些。
再从外形上来说,李涯也是弓着背的,但是他跟玄梁又不一样,玄梁是被过去的事件所压垮的,而李涯弓着背就像一只蓄势待发的豹子,所以这又是有区别的。《欢乐颂》里面奇点可能算一个儒商,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生意人,他会研究一些科学论坛,同时他也读《诗经》,他的谈吐就会精致一些,同时他又是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商人,所以他站姿上要相对自信一些。
可能这就是不同人物所需要的不同气质,这是单从外形上来说,这应该都是演员的基本功,很多演员都能做到。
然后还有要琢磨的,比如说人物内心曾经经历了什么,要去想更细致的东西。这样一点一滴加起来,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像”吧。
Q 很多人评价你“自带书卷气”,在选择角色上,你是否会有意选择和自己反差大的类型?
A 我理解这可能是大家对我的夸奖吧!生活当中可能有些人看到我是这样的,但是有的时候人是多面的,我可能也有很多面,大家看到我好像是一个读书人的样子,但是性格里面有的时候遇到问题我也会暴躁,也会有不稳定的方面。
选择角色我也没有刻意要拉大自己跟角色的距离,只要一个角色对于我来说有吸引我的地方,我就会有冲动和欲望把他塑造和呈现出来。
Q 你选择角色的标准是什么?47 岁的戏骨会怎样规划自己?
A 可能别人会说我对角色比较挑,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挑”是好还是不好,但我觉得至少这应该是对工作相对负责任的表现吧。选择角色的标准,可能我跟大部分观众还是比较像的,还是相对比较喜欢情节强一些的戏,因为情节强的戏可能会在人物性格展现方面有很大的爆发力,当然宣泄是一方面,隐忍可能也是另一种的爆发。
其实我对于工作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规划,跟生活一样,多数时候也是比较随缘的。每年可能都会有不少的剧本找到我,我也会读不少的剧本。首先我会看故事情节本身是否打动人,再看人物的情节逻辑,人物的情感逻辑,是不是打动我,然后再去看剧本里面所描写的出现场次很少的那些人物,我们通常称之为小人物,看这些人物的戏是不是很精彩,他们如果精彩的话,那这个编剧的功力肯定是非凡的。我们看到一部戏好,是因为整体好,而不是那几个主要演员好,所有人物都好这部戏才能成立。
Q 你塑造的很多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给你打上了“戏比人红”的标签,你怎么看待这个标签?
A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观众记住我在戏剧情节里面的人物就挺好的,忘掉我现实当中这个人也蛮有意思的。我觉得演员如果粗略分的话,大概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藏在角色背后,观众记住他们所演的角色,却可能并不特别关注这个演员本身;还有一种演员,就是在生活当中就有极强的魅力,能把自己的魅力糅到所演的人物当中去。我觉得我是一个可能在生活当中没有什么魅力的人,所以这样就挺好的。
Q 除了荧幕上的角色,你平时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的频率很低,也没有微博,你认为极少的曝光是不是也利于你在荧幕上的角色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平时生活中的你是怎样的呢?喜欢做些什么?
A 我想这样可能会好一些,平时曝光少一点,可能会对观众融入剧情有一些帮助,要不然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容易跳出剧情去评价演员本身,这对于欣赏来说是一个障碍。平时生活就像刚才说的,我可能在生活当中没有什么魅力,比较枯燥,可能年纪大了之后就慢慢更稳定了。平时早上起来读读书,做一些抄写,下午的时候看看新闻,再去健健身,有的时候打打网球,做做运动,和朋友聚会,然后再看看书,看看电影,大致是这样吧,跟大家差不多。谈不上书法,其实就是抄写吧,抄写当中也是在阅读,泛读或者精读,可能写字多了,自然就好看一点吧。其实书法创作对于我来说还是挺难的,像给《长安十二时辰》写片名,那是曹盾导演赶鸭子上架的啊,平时也就过年的时候写写对联儿。
文/康荦
编辑/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