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照耀着我们的归乡之路。”在小说《长津湖》作者手记中,王筠这样写道。
《长津湖》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展开讲述:1950年深冬,在极度严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000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一举扭转战局,为最终到来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军旅作家王筠,当年曾在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20军服役,后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他是文学创作者,也是军史研究者。《长津湖》是王筠到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后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出版于10年前。此后,他又陆续创作了《交响乐》《阿里郎》等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总数将近200万字。
《长津湖》初版后,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特别奖,亦被陈列在原20集团军军史馆里,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摆放在一起——而20军正是当年浴血长津湖畔的英雄部队。
此次《长津湖》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再版,受到了格外多关注。
小说《长津湖》:长达三十年的准备
“国庆假期,我也看了电影版的《长津湖》。其实小说也好,电影也好,都不仅仅是有关长津湖战役的记忆,更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回望。”王筠说。
谈及小说《长津湖》的创作,作者王筠说:“研究这段历史,最早可以回溯到三十年以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王筠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就读,看到一些抗美援朝的资料,“不光是我军的资料,还包括美军以及韩国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当时就很有兴趣。”关于抗美援朝,他用十年时间写了三部长篇,“已经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津湖》《交响乐》,还有即将出版的《阿里郎》,加起来体量近200万字。”王筠说。
选择以《长津湖》作为抗美援朝战争主题系列的开篇,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长津湖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非常重要,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为此后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成为伟大胜利的历史拐点。第二,这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战役,是中美双方主力部队在冰天雪地的生死对决。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朝鲜半岛的狼林山脉,志愿军战士饱受严寒与饥饿之苦,却义无反顾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与进攻,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王筠说。
第三层原因是他近距离接触过当年战场上的老同志,亲自采访了上百名志愿军老战士,“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主力部队包括志愿军第9兵团所属的20军、26军、27军。作为军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在20军服役。在部队的传统教育中,多次听老同志讲述过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历史,更采访、聆听过很多老兵亲身经历的故事。讲到长津湖的冰雪严寒以及刻骨铭心的寒冷,我意识到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于是开始动笔写这个小说。”
没有长津湖就没有上甘岭
十年前,小说初版时,曾有人问王筠,长津湖和上甘岭、金城战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王筠表示:没有长津湖就没有上甘岭。“这是显而易见的,长津湖是1950年的11月份到12月份,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金城战役是1953年。如果没有长津湖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以后的停战谈判,长津湖为之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王筠看来,长津湖这一战非常特别:“抗美援朝打了五次大规模的攻防运动战,有相持阶段、停战谈判,停停打打,一直到1953年的7月27日。长津湖之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它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的。九兵团部队过江,随着向战场的深入,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四十度。这样的严寒条件是不适合作战的,按照常规来讲,生存都没办法解决。九兵团部队,特别是九兵团20军、26军、27军。27军,胶东人多一点;20军将士大部分是南方人,很多人没有在高寒地带生活作战的经验,像浙江那边的有些战士都没有见过下雪。所以零下几十度,半个多月在战场上,生存、作战、冲锋,双方的减员都非常大。现有资料统计,整个长津湖之战下来,第九兵团冻伤数万人,冻死数千人。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还有第十军的步兵第7师、第3师,虽然他们条件好,有帐篷,有防寒靴,有大衣,冷的时候可以煮一杯热咖啡,但是他们的冻伤减员也非常大。在下碣隅里这个地方他们修建了临时机场,光陆战一师运走的伤员就达4000多人。这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是不多见的。”王筠说。
《长津湖》《交响乐》《阿里郎》后正在写第四部
长达二十多年的悉心准备,让小说进入创作过程后非常顺利,“《长津湖》准备的时间比较长,算起来三十年的时间。所以写的时候很快,40多万字,印象中也就用了五到六个月时间。当时出版也比较顺利。十年过去了,我也很感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这次把它重新出版。”王筠说。
谈及后续的作品,王筠表示,《阿里郎》去年已经完稿,目前已进入后续流程。“前两部,《长津湖》《交响乐》,直面战场,生死对垒;《阿里郎》离战场远一点,《阿里郎》写的是战后,从战时到战争结束以后,一直写到今天,这个时间跨度大约在70年左右,写了几代人的恩情、友情、乡情、爱情。而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已经开始动笔。”
曾有人问过王筠,围绕着抗美援朝战争这一主题,有怎样的创作计划。王筠讲到,他希望能够用长篇小说这种文本,将这场伟大战争的全景予以史诗般的呈现。面对这场伟大的战争,作为战争文学的书写者,王筠的想法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把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方方面面,从前线到后方,从战时到战后,从高层到基层的官兵,都涵盖进来。王筠说,这是他的一个想法,至于最后能够完成多少部,则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