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位于通惠河畔的高碑店乡半壁店村,一排排水乡小楼,白墙黛瓦,古色古香;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整齐平坦,四通八达。像半壁店村一样干净整洁的高颜值村庄,在朝阳农村地区还有很多。
近年来,朝阳农村地区以“治违、治脏、治乱、治堵、治水、治气、增绿”为抓手,以“治起来”“建起来”“管起来”“三部曲”,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区47个村庄焕发出“干净、整洁、有序”的崭新面貌,提升了乡村的外在颜值,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实现了从“面子”靓到“里子”美。
强基治乱 靓了“面子”
像许多京郊未上楼的村庄一样,曾经依赖“瓦片经济”的黑庄户乡小鲁店村,存在环境脏乱、私搭乱建严重、安全隐患集中、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问题,让村庄面貌一度较为“灰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福祉。
近年来,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小鲁店村痛定思痛,坚持先破后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首要工作就是拆违建。村里30名党员全部在第一时间签下了拆违协议,并率先完成自拆。不仅如此,小鲁店村还一鼓作气,清除堆物堆料、卫生死角,整治乱贴乱画、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实施公厕改造……地区脏、乱、差的“病灶”得到清除,村庄面貌大为改观。
小鲁店村的变化,是朝阳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个普通案例。近年来,朝阳农村地区坚持科学统筹、综合施策,全面持续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抓住公厕管护、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三个重点,瞄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挂三个痛点,有效实现农村地区整体环境改善。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朝阳农村地区治乱工作大刀阔斧、高歌猛进。曾经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凌乱牌匾一一拆除不见。朝阳区累计改造公共旱厕798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厕所及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两项指标均达到100%;19个乡全部纳入垃圾分类示范片区;306处不规范垃圾收集设施点位得以全面升级;4座污水处理站建成,77条小微水体完成治理。
内外兼修 美了“里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好看得见的“面子”工程,更要夯实看不见的“里子”工程。因此,小鲁店村并没有一拆一治一清了之。为了让村民共建共享美丽成果,小鲁店村坚持“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干”,对环境提升统一规划设计,修建停车场,铺设道路,新建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家风文化墙”,彻底改变了村风村貌。
硬实力看在眼里,软实力暖在心上。朝阳农村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内外兼修”,做实做细做深,将“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数据显示,在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中,朝阳区农村地区累计新建道路数千条;新建大中小微公园绿地90余处;建成村史馆、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文化设施300余处,因地制宜建设的文化小景、民居文化墙、全民健身路径等,更是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文化休闲场所和精神家园。
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曾被称作“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要发展无空间”的“四无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中,半壁店村坚持“硬环境”“软环境”建设两手一起抓。
建房铺路架桥、改造管道修停车场、打造湿地公园“水谷”;实施亮灯工程,照亮村民回家路;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连心社、阅读室、儿童之家等各类设施;成立28支文体队伍,组建23支志愿服务队,完善村规民约……半壁店村由外到内一步步蜕变。
同时蜕变的,还有乡村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颜值提升的半壁店村,清理了“低次级”,迎来了“绩优股”,700余家优质企业纷纷入驻,美了乡村,富了口袋。半壁店村从“四无村”变成了有产业、有岗位、有空间、有内涵的“四有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凤凰涅槃”。
建制固本 颜值“永驻”
人居环境要治起来、建以来,更要管起来,朝阳区以“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有技术”为保障,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回答好“怎么管?”“谁来管?”的问题,让农村地区获得持续更新的美好家园和美好生活。朝阳区建立环境建设管理工作月度例会机制;完善环境建设考核机制,分权重、分区域;推广东风乡“门前六包”责任制,完善环境社会共建共管工作机制;继续开展环境建设管理志愿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到环境建设工作中,保“有制可依”,强化长效管理。
如今,朝阳区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变化,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如一幅幅田园画卷徐徐打开,成为今日朝阳农村地区百姓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