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举办“麋鹿文化”大会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再添“中国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26 12:05

9月26日,北京市大兴区以“回望百年复兴鹿,启航文产新征程”为主题,隆重举办第四届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系列纪录片《麋鹿东归》在大会上进行了精彩点映。该片分为6集,从策划到拍摄剪辑完成历时3年,取景于北京大兴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三处麋鹿保护栖息地,并搜集大量国内外珍贵史料,真实记录了麋鹿在我国的生存环境、繁衍情况,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日常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这一纪录片是对麋鹿东归的历史资料进行的保护性挖掘,是对国际麋鹿文化进行的开创性记录,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文艺精品。后续,《麋鹿东归》全片将陆续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抖音、微博等平台全面上线。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另外一部重要纪录片《跨过灭绝边缘的麋鹿》的开机仪式。作为第一次荣登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的麋鹿保护成果论文的同名纪录片作品,《跨过灭绝边缘的麋鹿》将从专业的角度向国内外介绍中国麋鹿回归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该片计划拍摄8-10集,每集50分钟,通过跟踪拍摄多个保护区的麋鹿种群,对我国的麋鹿保护工作进行一次全景式的展现。

麋鹿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展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大兴区积极开展麋鹿及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不断创新形式,推出大量优秀作品,这两部纪录片将成为了解麋鹿以及麋鹿文化的重要素材。除此之外,大会现场还公布了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对科普与文化产业版块投资规划。据悉,北科控股将在“主题园区开发”“文创产品开发”“视频课程开发”“研学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支持麋鹿文化、麋鹿产业和麋鹿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从繁盛到本土灭绝,从重引入到成功野放,中国的麋鹿保护工作得到世界认可。2021年2月12日,麋鹿保护成果第一次荣登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

大会现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英国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马敬能博士,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士,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进行了在线致辞,高度赞扬了我国麋鹿保护工作的成果,阐述了麋鹿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推动麋鹿保护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动物园、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编写制定的《麋鹿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在大会上正式发布。这一标准明确规定了麋鹿饲养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对麋鹿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科学普法进公园 野生动物共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3
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只看数量多少
光明日报 2024-12-14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百余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法治日报 2024-06-28
野生动物名录持续扩容,见证美丽北京建设步履铿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5
北京正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3
时隔18年北京麋鹿再次输出至浙江临安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3-02-14
停止伤害!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走向升级
检察日报 2022-12-22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纪录片-跨过灭绝边缘的麋鹿”上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