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学期如何面对“时间底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02 07:38

DSC_5387.JPG

此次北京市出台的“双减”政策,对学生、家长、学校、机构都明确提出了“时间底线”。学生做作业,经过努力仍不能完成,就要遵守睡眠的时间底线;学校的课后服务,也要遵守相应的时长安排;而培训机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了相应的课时限制。应该说,对学生“时间底线”的重新规划体现了“双减”的本质特征,同时通过有效利用时间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受教者和施教者,这些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如何面对“时间底线”?这个问题越“辩”越明。

学生如何守住作业“时间底线”?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初中生应保证9小时。也就是说小学生应在21:20之前入睡;初中生应在22:00之前入睡。在该规定的前提下,学生如何努力,守住写作业时间的底线?

中央和北京市“双减”文件中最令学生和家长们印象深刻的还是这句话:“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一些初中和小学高年级学生表示,以前确实有时作业很多,或者赶上身体不好、晚上有课外班等情况,校内作业到10点、11点还写不完,导致只能睡8-9小时,第二天早上起不来、白天上课精神不足,长期对身体发育的不良影响更是令家长心忧。“一方面政策说校内作业要减少,另一方面有这句话兜底,孩子睡眠时间就有保证了。”不过,一位昌平区的四年级学生家长也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转述了她和同班家长们的一个疑虑:“怎样才算‘经过努力’了?万一作业到9点半还没写完,怎样向老师证明孩子已经努力过了?老师会不会因此责罚孩子?”

针对家长提出的这些疑虑,不少学校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某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学校对学生制定了作业管理制度,要求各科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定制作业,对每一个孩子的作业强度都进行合理安排。“学校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内设置了课后答疑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就完成作业,但如果极个别同学在课后服务中仍然没有完成作业,老师会根据学生个性化情况,布置其回家后的作业量,这个作业也是分层的,学生昨晚必做题后即可睡觉。”该校校长表示。

学校如何理解课后服务的“时间底线”?

根据规定,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17点30分。“课后服务就是要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及成长需求,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校长蒋吉姝表示,执行课后服务的“时间底线”前提下,学校应根据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DSC_5316.JPG

北青-北京头条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学校在提供2小时课后服务的基础上,还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都旨在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顺义区的所有中小学都会为满足下班晚、单位离家远、家中无人看护,以及家庭遭遇特殊情况等问题导致家长无法正常接回学生的托管需求,所有学校都可延长课后服务时间,最晚可延至19点。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的课后服务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最后一堂课下课到17点半之前,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参与作业答疑辅导和各种拓展类课程;第二时段从17点半到18点半,主要满足部分家长的托管需求。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在课后服务两小时之后,还增加了半小时的延时服务,学生根据需求自愿报名。“中学的晚自习不重在看管,学校要在辅导学生方面下功夫。在有限的晚自习时间内,让学生们更加高效。”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校长李晨辉表示,本着自愿原则开设初中晚自习,时间为17点半至18点半。如果学生有特殊需求,可以参加第二时段的晚自习,即从19点至20点。

此外,还有的学校延长课后服务,为了保证学生们的体育课时间,比如,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将课后服务定位为儿童自我发展时段,总时长延长至2个半小时。增加的半小时固定为体育运动时间,实现在校学生不论是否有体育课,每天户外运动1小时。

教育机构如何坚守学科类培训时间底线?

按照最新规定,教育机构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时。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双减”新政落实后,周末孩子们不用奔波于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学科补习,学习负担倒是减轻了,但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安排就相对紧张起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教育机构找到了很多新办法,坚守学科类培训时间底线,为学生们课余时间“松绑”。

多家教育机构纷纷表示,将严格依照国家双减要求,将秋季课程全部调整至周一至周五晚间进行,面授课程晚上20:30前结束,在线课程晚上21:00前结束。某教育机构为了便于学生按照自己实际进行课程选择,推出了面授小班课、在线小班课、在线小小班、在线大班课。还有的教育机构,为了保证课程不超过30分钟,将原本一次的课间休息,变成了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孩子时间有限,上课时间过长、没时间复习、知识太多吃不透等问题,有一所教育机构推出了周一至周五的全周陪护的学习方式,老师在每天20:30前的任何时间,全时在线跟盯伴学,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在周中核心课堂上可以和老师高频互动,掌握核心知识。还可以在午休、放学后等碎片化时间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在线回答。”该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

马上就访

如何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此次北京市的“双减”政策首次提出了“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概念,又进一步明确了家校育人责任,并在家校沟通上,创新协同方式,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有关问题对话了相关校长和家委会负责人。

对话人:

密云区滨河学校校长  赵静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陈立华

密云区滨河学校家委会成员  陈伟

北青-北京头条: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中,学校和家长如何加强沟通?

赵静:时下,很多家长在“家校协同”方面还有一些误解。家校协同的前提是学校主导,家长的角色也不可或缺。学校应该开办家校协会,面对全体家长,定期开展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同时,每学期教师全员普访每个学生家庭,形成家校合育优质氛围。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中,家校合育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学期初,学校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从专家层面讲家校如何沟通;同时,从学校教师中进行榜样示范,宣讲自己是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学生家庭进行再访,精准到每一名同学。此外,还要利用班级微信群,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温馨提示注意事项。

陈伟:在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方面,家委会承担着“收集家长们的意见,并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家委会收集意见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各班级家委会成员与各班级家长进行沟通协调,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校级家长交流群,家委会直接通过家长交流群进行意见和建议收集。

北青-北京头条:在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学校和家委会的角色各是什么?

陈立华:学校的角色首先是培养人,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对家庭教育进行引领。同时,家长和学校的角色是没有主次之分的,都要对孩子负责,家校要达成共同的观念。家长需要理解并认同“双减”相关政策,知道“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才能配合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培养孩子进入社会的本领,对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伟:在家校协同共同体建设中,家委会和学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个是校园内,一个是校园外。家委会更多承担家校连接的纽带角色。将学校的政策等向家长传达,同时收集家长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北青-北京头条:未来家委会和学校都将在家校协同方面,做哪些努力?

陈立华:学生要培养得好,家校之间的配合一定要做好,学校要尽可能把科学的育人观念传递给家长。家校合育要在孩子不同的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要对孩子有一生的引领。所以家长要转变观念,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陈伟:家委会更加紧密围绕服务于学校建设、学生教育、家校联动这一目标。我们将增加家校沟通频次,不仅仅是学生教育,包括学校环境建设也要加强沟通。我们的学校属于新学校,各方面建设都亟待完善,尤其是校舍硬件设施方面,家委会与学校多沟通,协助学校开展有关方面建设工作;还将配合家校委员会开展家校各项活动,促进家校交流以及学生教育探讨良性循环;再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为学校建设、学生教育服务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武文娟 蒲长廷 刘婧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黑建军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新学期,北京小学生多了许多好玩的“宝藏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4
北京:六大行动助学生健康开启新学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1
开学倒计时,返校“礼包”请查收!附新学期校历
首都教育 2024-08-27
新学期,孩子的“心事”不容忽视
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4-03-04
做好心理疏导 迎接健康新学期
中国教育报 2023-02-21
各校出妙招,新学期北京中小学体育课从“找状态”开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2-20
新学期,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光明日报 2023-02-14
精彩过寒假 蓄力新学期
人民日报 2023-0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