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宫博物馆研究馆员周乾博士出版了一部解读故宫中形制、规模、等级最高的建筑——太和殿的著作。作为明清官式建筑的集大成之作,太和殿本身可视为我国古代建筑技艺最高水准的物质载体。纵览《太和殿》全书,从概述华章至附录工艺,从地基基础至屋顶整体,从细部彩画至室内陈设,该书不仅以详尽的内容细致阐述了太和殿筑基历程与构造细节,而且真实丰富的插图与引经据典的注解也使得该书图文并茂、形象有趣,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浅出地理解太和殿这座经典明清官式建筑。在有限的篇幅中,该书回顾了太和殿600年的辉煌历史与多舛命途,总结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底蕴,呈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营造技艺。该书不仅有助于从事遗产保护的工作者从细节处了解太和殿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而且能让广大非建筑从业者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太和殿,热爱中国古建筑,增强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在“屋顶”这章,作者详细解读了太和殿屋顶的建筑智慧、建筑科学和建筑艺术。太和殿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典范,其屋顶曲线更能体现建筑本身的雄伟与壮丽。太和殿屋顶平整、顺滑,从上而下形成流畅、平和的曲线,给人以愉悦之感。书中介绍到屋面曲线的获得是由古代工匠在屋顶铺瓦时,在最下方(屋檐)和最上方(屋脊)各钉一颗钉子,两端分别用绳子拴住,绳子因自重在空中形成自然下垂的顺滑曲线,该曲线即为瓦顶高度的控制线。通过调整绳子的长短,可获得不同的屋顶曲线形状,这些曲线类似物理学上的最速降线,非常便于排水。此外,太和殿古建筑屋顶的挑檐做法亦有利于建筑的保温隔热,太和殿屋顶檐部向外挑出长度约为柱高的1/3,并略带上翘的弧度,形成优美的曲线。在夏天,挑檐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时间照入室内,而在冬天正午时分阳光则恰能照入建筑最深处。
在“色彩”这章,作者用文字绘出了太和殿的色彩之美,剖析了其中蕴含的礼制文化。太和殿主要的色彩呈现于黄色的瓦顶、青绿色的屋檐和斗拱、红色的门窗和立柱、白色的台基、灰色的地面。书中提到,太和殿在室外采用红、黄为主的暖色,而在室内采取以青、绿为主的冷色。冷暖色调的协调,不仅有利于突出建筑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整体外部空间的立体感,以及建筑室内的视觉舒适感。从建筑群体色彩可以看出,紫禁城绝大部分建筑的瓦面颜色为黄色,这体现了紫禁城建筑整体的形象,即古代皇权的象征。而红色大面积铺色于柱子和墙体,是强大生命、捍卫权力的象征,寓意古代帝王的江山永固和生命无限。红、黄这两种颜色在紫禁城古建筑群中的大规模应用,形成了紫禁城华丽、庄严与雄壮之美。太和殿在一些部位还巧妙地使用了色彩互补方法。如隔扇和槛窗的棱线上采用了金线,实现了红色与黄色的协调与过渡,并且使得整个建筑产生流光溢彩的效果。
在“装修”这章,作者概括了太和殿的门窗之美、宝座的奢华与藻井的精巧。太和殿隔扇的隔心有精美的三交六椀菱花纹,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门窗纹饰的最高等级。书中详细分析了这种纹饰的艺术特征:三交六椀棂花纹即中间的直棂、两边斜棂交于一点,将立面分成六等分,而每个等分的边界做成菱花纹,总体来看就像六个碗,又称六椀。三交六椀构造采用棂条上下扣槽,相互套接,用直棂与斜棂相交后组成无数的等边三角形,每组三角形内有六瓣菱花,使三角形相交的部分成为一朵六瓣菱花状,三角形中间成圆形。太和殿的宝座为髹金漆云龙纹宝座,也是故宫现存做工最讲究、装饰最华贵、等级最高、雕镂最精美的宝座。书中细致解读了这个楠木宝座的做法:上部采用圈椅式椅背,下部承托以宽阔的“须弥座”式椅座,太和殿皇帝宝座上的漆金和脚踏,均采用古代最尊贵的形式。13条金龙分布盘绕于椅背上,其中最大的一条正龙昂首立于椅背的中央,后背盘金龙,中格浮雕云纹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纹。高束腰处四面开光透雕双龙戏珠图案。透孔处以蓝色彩地衬托、高束腰上下刻莲瓣纹托腮。中间束腰饰以珠花,四面牙板及拱肩均有浮雕卷草及龙头。宝座通体罩金箔并镶红蓝宝石作装饰,极显尊贵。太和殿内宝座上方有藻井,全称为龙凤角蝉云龙随瓣枋套方八角浑金蟠龙藻井。太和殿藻井的装饰性与象征性融于一体,一方面,它展示出精美的装饰空间和造型艺术,另一方面,它象征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寓意避火驱邪,是我国古代造型装饰文化的精美体现。
以太和殿为代表的故宫古建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的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希望我们每一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众,都能够通过《太和殿》这本书,来学习、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标题:以细节解构金銮之美
文/淳庆(作者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文汇报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