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爱的语言,收获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北京晚报 2021-06-29 07:25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如果你爱别人敬别人,别人一般也会爱你敬你,这是人与人交往的一般规律。

在《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简称《爱的语言》)一书中,作者阮胤华从“待人以爱以敬”开篇,向人娓娓道来何为爱的语言,如何用爱的语言,收获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阮胤华是《非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实践手册》的译者,其中《非暴力沟通》中文版自2009年出版后,目前销量已经超过150万册,深受读者欢迎。

在探索和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同时,阮胤华也一直在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断从中得到指引。渐渐地,他转向传统文化立场,并倾向于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借鉴非暴力沟通。2017年,他整合了中国传统的爱敬之道和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提出了爱的语言沟通模式。

《爱的语言》书中的第一章,即清楚说明“爱的语言实现和谐的基础就是待人以爱以敬”。

关于《爱的语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部教授张莉莉这样评价:爱的语言遵循“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精神,从信仰到实操,全面支撑起了一套新的思维、话语、方法。继承、转化、融合、创新,这是年轻一代的力量,也是未来的希望。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爱的语言,阮胤华强调的是从中国传统智慧出发、融合中国文化与中国实际,“我们越是能够欣赏传统美德,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和谐”,“爱的语言不仅改善了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还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文化”。

传统文化的概念很大,阮胤华在书中从梁启超先生在《读书指南》中所讲到的“《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说起,追溯至南宋朱熹所提出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明确“四书”可以是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实践中,他也提到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比如,谈孝,他引用《庄子·人间世》的话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就是说子女和父母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传统所强调的孝是体现对人性的尊重,而非束缚。观察当下一些子女与父母有隔阂或者矛盾的关系,事实上并不是子女不爱不孝父母,而是遇到了具体困难、不知如何是好。从内心讲,每个人都渴望与父母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

爱的语言,正是从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角度,帮助我们更加亲近自己的文化、学习借鉴非暴力沟通、掌握简明高效且易学易用的沟通原则,从而更好地聆听自己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人、真诚准确地表达自己、化解与外界的矛盾,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于如何实现和谐,《爱的语言》一书中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思路,即通过待人以爱以敬,来实现互爱互敬的关系。这个思路要明确两个要点,一是爱和敬,对一个融洽的关系来说缺一不可。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却不尊重他的意见,那被爱的人就会感到压抑。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敬而远之,那彼此的关系也就缺少温度。二是要把重心放在做好自己上,而不是要求别人如何对自己。

待人以爱以敬是爱的语言的核心。我们常说,言行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态,当你对某个人产生不满时,要克制情绪,表现出与内心相反的言行是比较困难的。相反,如果心存敬与爱,言行上实现和谐会更加容易。因此,无论是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就要从根处下功夫,把重心放在做好自己,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爱敬心。

如何培育爱敬心,自然地说出爱的语言,《爱的语言》一书中指出,除了考虑不同关系的特点、考虑双方实际情况,我们在具体实践中还要关注四个要素,即事实、情感、愿望和请求。作者阮胤华结合大量故事,直观形象地示范爱的语言四要素的具体运用,并在有关章节后给出具体的练习指导。

爱的语言的第一个要素是“事实”。“事实”是指沟通双方的实际经历,包括双方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等等。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位朋友心情不佳时,通常会直接问对方“你怎么了”,或者“发生什么事了”,会有意识地去聆听和关心对方的经历。对于对方来说,被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疗愈。而有时,我们的理解与对方想表达的内容往往是有差距的,可以试着做一些事实澄清。书中给出的具体练习包括“留意自己对对方的看法”“明确自己的观察,即我看到或听到了什么”“问问自己:我对朋友的看法客观吗”,同时,书中也指出“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注意澄清事实”。

爱的语言的第二个要素是“情感”。情感是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宝贵线索,因此要关注真实的情感状态。比如,此时此刻我心中是不是有怨,是喜还是忧,等等。当体察到自己真实的深层感受时,我们就可以建设性地面对它,而不是任由它左右。

爱的语言的第三个要素是“愿望”。愿望包括表面愿望与深层愿望。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自己或他人想要的是什么。比如,一位女士希望他先生下班早点回家,她的深层次的愿望其实是得到陪伴与关心,或者是需要先生的爱与忠诚。越能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愿望,越能更好地照顾自己与他人。

爱的语言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在了解对方深层的愿望后,要明确自己希望对方怎么做,同时还要关心对方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这是一个明确彼此期待并提出请求的过程,有助于双方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爱的语言》全书共十个章节,从“爱的语言的核心”到“回归文化的根”,作者阮胤华从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工作关系,如何诚恳地表达、关切地倾听,如何调解他人的矛盾、化解冲突等不同角度和层面,紧密结合中国文化的爱敬之道,联系一个个我们熟悉又时常感到不知所措的“冲突”和“矛盾”,给出一个个用爱的语言实现的和谐关系范本。在最后一个章节中,特别指出“自然地说出爱的语言,需要循序渐进,先理解沟通原则的内涵,然后耐心地培养相应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爱的语言在中国传统智慧和非暴力沟通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成一体且行之有效的沟通原则,愿我们不仅从中可以获得实现和谐人际关系的精髓,还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优秀文化。

原标题:用爱的语言与你对话

文/张安妮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科普|学会“课题分离” 厘清大部分人际关系烦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选修的爱情课 必修的爱
中国青年报 2024-08-28
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恋爱课教什么?
中国青年报 2024-08-28
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专家这样建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过节又被催婚了?你需要这份“聊天指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这部剧在我家安了摄像头?” 《烟火人家》以全新视角洞察家庭人际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7
如何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中国教育报 2023-12-01
最新评论